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自然、历史、文化、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因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地区发展的失衡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为此,国家在上世纪末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2004年,又分别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把对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协调区域差距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途径不止一条,笔者选择的是从金融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区域差距的形成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短期内主要取决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增长水平,长期内主要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的投入以及技术进步水平。短期的投资活动和长期的资本形成都与金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投资是重要的金融活动,资本形成实质上就是盈余部门的剩余向赤字部门的转移,完成这种转移的核心途径就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金融以其特有的储蓄动员、分工促进、信息生产、公司控制、风险管理等功能,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基于此,笔者从金融的角度探讨区域经济金融差距的生成机理并寻找缩小差距的方法,以实现支持帮助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求解。
在经济转型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受困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资本形成不足与流失并存。要想摆脱“贫困陷阱”,不仅在于筹集到足够资金,更重要的是在于营造资金高效利用的制度环境。因此,通过金融制度变革,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制度变迁,提高其资本回报率,形成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良性互动的“自增长机制”是关键。
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资本形成、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的增长;反之金融受到压制,则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1金融可以超前于实体经济而发展,即金融“供给领先型”发展模式。基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模式选择和欠发达地区赶超的起点背景,笔者提出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方略是“政府引导、支持金融适度超前发展、带动市场化运作”。其涵义包括六个方面:政府和市场需共同参与;政府和市场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阶段及重点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先导”,培育市场力量,逐渐转向“市场主导”,政府退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动力机制是采用“金融带动经济增长”的金融“供给领先”型发展模式;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最终实现市场化;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和“支持”并重;金融发展只能是“适度超前”。
对于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就是:实施优惠的区域金融政策,制造“金融寻租”机会,消除统一金融政策的歧视的同时,形成欠发达地区金融“政策洼地”,以强制性的金融政策供给促进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制度变迁,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等其他制度的变革,从而带来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全面发展。
在前期以“西部大开发”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由于缺乏一个清晰的发展目标和金融支持目标,没有系统完备的金融支持系统持续作用,加之欠发达地区自身的经济与金融发育程度较低,金融生态环境差,有限的金融支持政策未能带来欠发达地区金融制度的深刻变革,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欠发达地区资金“瓶颈”现象及资金“叛逃”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观念,不管是财政支持政策,还是金融支持政策,各个优惠政策之间往往是孤立的,这就造成了“激励的不相容”,极大地限制了各个政策的激励效果。因此,欠发达地区需要的是一个构建合理的、科学完备的、包含了欠发达地区自身金融发展内容在内的金融支持系统。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系统包括主体系统、客体系统以及运行机制系统等若干子系统。主体系统包括实施金融支持的政府、金融机构、市场等各类主体;客体系统包括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金融生态建设等;运行机制系统包括资本形成机制、支持对象选择机制、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区域金融发展机制、区域金融协调机制等五大机制。金融支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树立科学的金融支持观的原则、金融支持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市场化导向为主,市场化导向与政策导向相结合的原则。金融支持政策设计的基础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即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发展极战略、扩大开放战略、人力资本开发战略、环境保护战略等六大战略。金融支持系统中,由金融人才支持、金融政策支持、配套政策和法律支持、金融组织支持以及直接金融市场支持等五个方面,组成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体系架构,共同推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
为使系统中各子系统打破原有的各自独立运作模式,使整个系统运行更为高效,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系统需要进行系统耦合。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的耦合: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利益耦合;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和运行机制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金融支持政策制定、执行系统与效果评估系统的耦合。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系统的运行是动态变化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动态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欠发达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带来的金融需求是变化的,而金融供给就应该有所变化与之对应;二是随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金融支持政策是有合理边界的。政策或政府的作用在于给欠发达地区金融一个强制性的制度供给,支持其尽快成熟壮大起来,变金融外生型成长为金融内生型成长。金融系统实现良好的“自生长”之后,政府就应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对于以上动态变化,本文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建设相应的动态协调机制,如支持对象选择机制、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政策效果评估监测机制等。另外,建立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能更好地配合这些机制的运行。
全文循着“理论借鉴→实证研究→机制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围绕着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的三个最重要问题,即“为什么要对欠发达地区实施金融支持?”(why)、“金融到底该支持欠发达地区些什么?”(what)、“金融如何对欠发达地区实施有效支持?”(how)的顺序展开,分为三个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包括1到4章,第二部分包括第5章,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包括6、7、8三章。各章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部分主要就是引出问题,第2章是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章是国外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第4章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第5章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与供给,第6章是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第7章是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系统的构建,第8章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渠道及金融支持系统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