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解决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已形成了一些成果,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然而,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也不等于学会了。因此,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上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如何运用评价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数学问题解决评价是数学问题教学中的短板。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展现复杂表现以及表现程度的评价方式。本文旨在通过行动研究去探索怎样去设计与实施数学问题解决表现性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对数学问题解决评价困境以及数学问题解决与表现性评价之间适切性展开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学理与实践两条路径来回答了数学问题解决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本文首先从数学问题解决表现性评价目标的确定、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评分规则的建构以及评分规则与课堂教学几方面回答了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数学问题解决可以怎样做;之后本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回答真实教育实践情境中表现性评价应用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师生的行为与观念,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变化。研究发现:1.教师层面:在设计方面,教师加深了对评价目标的认识、减弱了在任务指导语中替代学生拆解任务的痕迹、增强了构建评分规则的依据;在实施方面,教师原有教学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表现性评价要素的嵌入逐渐加深以及学生参与评价也逐渐深入。2.学生层面:在认识方面,学生不再局限在解决问题阶段,而是扩展到了“理解问题、拟定计划、解决问题、解释”完整的问题解决阶段;在表现方面,学生在问题解决四个阶段的表现出现了差异,其中,在解决问题阶段的表现与进步程度优于其他阶段。通过呈现与分析教师与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中的观念与行动,本研究形成了三点结论:1.观念引领着行动,行动研究是建构新观念的途径;2.数学问题解决阶段理论应用于数学问题解决表现性评价存在合理性与可行性;3.形成了数学问题解决表现性评价中可使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