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抛弃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再度转向混业经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混业经营的浪潮.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市场的角度看,金融混业经营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边界不断模糊、融合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必然结果;从企业的角度看,金融混业经营是金融机构面对激烈竞争的一种战略决策,其决策基础是多样化理论;从政府的层面看,政府对于混业经营的意义在于判断时势,顺势而为,作出立法和监管上的安排.金融全球化和加入WTO,使目前尚在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中国无法对全球混业浪潮熟视无睹.我国是沿着分业经营的路子继续走下去,还是改回混业体制,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坚持分业,恐怕难以面对竞争;转向混业,又怕难以保证安全.而"集团混业,法人分业"金融控股公司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金融控股公司既能发挥混业经营的优势,又便于在分业格局下逐步推进.金融控股公司在海外蓬勃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中国还算是新生事物.虽然近几年来,各式各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雏形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但总体而言,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问题.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蕴涵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必须内外配合,塑造适宜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适宜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国家必须加快立法、加强监管,建设适宜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引进外资中海外华人社会资本的功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引进外资中海
经济发展史表明,贸易保护是一国经济走向成熟和发达的必经阶段。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享受国际分工的利益,中国经济必须在适度的贸易保护下求得发展,在适度竞争中获取比较利益
由于现有的贸易体制和法律框架的不成熟性,因此不能有效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该文试图分析环境规制与贸易发展之间内在、本质的联系,从而为更好的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提供
本文从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的现状着手,侧重分析了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和出口政策下,WTO有关协议、规则对我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其他国家利用WTO的有关协议、规
无论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各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