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意象的文化书写——以《红楼梦》为考察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镜子的材质、形制和镜面的映射、清明、澄澈、空幻等特性,使得镜子一方面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一方面成为人们的精神载体。镜子在为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服务的同时,也从社会生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中汲取营养,形成了独特的镜文化。随着文学的世俗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向镜文化取材的热潮经久不衰,逐渐形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镜文化母题。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这样一部经典的镜母题小说。  《红楼梦》中的镜意象蔚为大观,从诗词歌赋到日常生活,从大观园到太虚幻境,镜子无处不在。学术界对此虽有所关注,但多聚焦于于怡红院中的大玻璃镜和“风月宝鉴”身上,对作品中的其他镜意象则略而不提或一笔带过。本文在概括介绍《红楼梦》中各种镜子的名目和用镜民俗的基础上,尝试从日常生活之镜和太虚幻境之镜两个角度全面分析《红楼梦》中的镜意象,系统构建《红楼梦》之镜意象的文化书写体系。其中,日常生活之镜包括玻璃大镜,主要体现了贾宝玉带有自贬倾向的自我观照和对大观园众女儿的观照与赞美,凸显了在贾宝玉独特的性别观和审美观熏陶之下的大观园众女儿,尤其是林黛玉,带有自恋倾向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欣赏色彩。而关于太虚幻境之镜,主要是“风月宝鉴”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学术界从佛教“色”与“空”的哲学关系角度进行解读的传统,本文从神异性和哲理性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全面解码“风月宝鉴”身上的种种神异性,追根溯源;另一方面从“假”与“真”、“情”与“幻”两组哲学关系命题,创新解读“风月宝鉴”的哲理蕴涵及其与《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内在关联。
其他文献
现代意义上的政法委员会是1980年后中国共产党政法机构的名称和组织形式。而鲜为人知的是在1949-1954年,我国曾设立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简称政治法律委员会,它属于政务院下
学位
无论是每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居高不下的法院系统接收涉诉上访的数量统计,抑或是各媒体网站上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赞同率几乎每年在六大报告中垫底的报道都足以说明法院
在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山东省博物馆选送了铜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明衍圣公朝服和战国铜餐具等三件藏品。其实,山东省博物馆还有一件镇馆之宝—九旒冕。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完好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古人戴帽讲究多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服饰礼仪制度由来已久,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古者,冠与服相因,故以冠名服。帽饰是穿戴在人头部的服装,古人称之为“头衣”“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并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倒下,反而因为屡屡应对经济危机,获得不断自我调整的动力,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当今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