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简称ILD)又称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以肺泡间质炎细胞浸润(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白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肺泡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沉积为特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各地均呈上升趋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代表性疾病。目前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为应用皮质类固醇和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及抗纤维化制剂,如秋水仙碱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观察螺内酯对博莱霉素(bleomycinA5,BLM A5)诱发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血浆中的醛固酮(aldosterone,ALD)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ALD致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醛固酮拮抗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2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博莱霉素组(B组);螺内酯干预组(T组)。B组和T组又按7天、14天、28天3个时<WP=4>间点分为3个亚组,即B7、B14、B28;T7、T14、T28。每个亚组及C组均为6只大鼠。C组气管穿刺注入生理盐水,B组和T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5mg/kg)复制成肺间质纤维化模型,C组和B组于造模当天大鼠清醒后开始给予1.5ml生理盐水灌胃,T组则于清醒后给予螺内酯100mg/kg灌胃(溶成1.5ml)。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7、14、28天处死,取材:测定肺系数、左肺做HE、Masson染色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GF-β1,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TGF-β1的阳性面积比。右肺组织匀浆测定组织胶原、ALD及TGF-β1含量,检测大鼠血浆中ALD和TGF-β1的含量。观察螺内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ALD和TGF-β1的相关性。结果 1 肺系数变化:博莱霉素组各时间点肺系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螺内酯干预组7天、14天两个时间点肺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8天时螺内酯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5)。螺内酯干预组与博莱霉素组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 肺组织HE 染色、Masson染色:正常对照组大鼠观察未见明显病变。博莱霉素组大鼠第7天表现为明显的急性炎症期,肺泡腔、肺间质内有大量的多核及单核细胞浸润,伴有水肿和轻度出血,病变严重区肺泡正常结构被炎性肉芽组织破坏。14天肺泡炎较前有所减轻,但仍有出血及水肿,成纤维细胞增多,肺间隔明显增宽,有胶原沉积及斑片状的纤维化改变; 28天组,肺泡炎较前略有减轻,肺泡结构破坏,大量胶原沉积在新生的毛细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部分肺泡腔被胶原和纤维蛋白占据,间质内炎性细胞逐渐向以淋巴细胞<WP=5>浸润为主过渡。博莱霉素组、螺内酯干预组肺泡炎各期均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重,而肺纤维化仅第14天和第28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螺内酯干预组与博莱霉素组病理变化有同一规律,但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都轻于博莱霉素组。说明螺内酯可以减轻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3 羟脯氨酸(HYP)含量:博莱霉素组及螺内酯干预组HY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博莱霉素组HYP含量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螺内酯干预组HYP含量成低水平增高趋势,7天时HYP 含量低于博莱霉素组,与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4天及28天时与博莱霉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ALD水平:博莱霉素组和螺内酯干预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ALD水平从第7天开始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自第14天开始,螺内酯干预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ALD水平较同时间点博莱霉素组显著升高(P<0.05)。5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TGF-β1含量:7天、14天、28天各时间点博莱霉素组血浆TGF-β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螺内酯干预组明显增高(P<0.01); 各时间点螺内酯干预组血浆TGF-β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肺组织匀浆与血浆各时间点TGF-β1含量变化一致。6 肺组织TGF-β1面积百分比(SP法):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博莱霉素组大鼠TGF-β1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螺内酯干预组,各时间点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螺内酯干预组TGF-β1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WP=6>结论螺内酯对博莱霉素A5诱发的大鼠肺纤维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醛固酮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其致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GF-β1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