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李白诗歌英译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yaof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歌用词大胆、想象丰富、气势豪迈,一千多年以来一直被一代代后人所传诵。诗中大量引用经典人物故事,集儒、道、侠义思想于一身,题材涉及广泛,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译事不易,译诗尤难。李白诗歌在音律和句式的安排上有严格的要求,意象丰富,因此其诗歌的翻译更是中国古诗翻译中的热点和难点。唐诗是否可译、该如何译也一直是翻译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关于古诗翻译应采用何种方法,国内外学者有两类不同观点:一类主张将李白的诗歌译成散文诗,如著名学者翁显良和埃兹拉·庞德;另一类则主张将其翻译成律诗,代表人物为著名翻译学者许渊冲,通过其过人的文学造诣,他将李白的绝大部分经典作品翻译成优美的韵律诗,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许渊冲强调唐诗英译既要形似,也要神似。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出,翻译就是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并且强调译文读者的反应是衡量译文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二者的翻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在许渊冲的译文中有大量实现“功能对等”的例子。因此,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许渊冲在作品《李白诗选》中的译文,探讨其如何在语言学及文化两个层面实现功能对等。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并非只适用于语言学领域,它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翻译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研究李白诗歌英译对其它体裁的诗歌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性。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者能创作出高质量的译文,既忠实地传递原诗的信息,又能再现出其神韵,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对应的文学体验。
其他文献
缩略语的自动识别是公文自动理解的重点。当今时代信息化高度发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日益扩大影响范围并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管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
线粒体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往往与细胞凋亡事件紧密关联。活细胞荧光显微成像法因其快速、无损、高分辨等特征,成为研究生物领域细胞
<正>皮肤的最外层是老化的细胞群——角质层。正常的角质层形成皮肤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皮肤的不正常代谢就会出现角质层过厚,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一项特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8月,患者均采用动态
一直以来,对于英国著名女性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蝴蝶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男主人公麦克西姆与女主人公吕蓓卡身上,书中的叙事者"我",也就是后来嫁入豪门的新夫人很少得到
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是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城市,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水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水环境污染尚
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中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它以问题探讨、深度体验和批判反思为基本特征。实践教学的空间差异性以及目标多元性决定了其教学形态的多样性,存在着由课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从个体的整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来看,对个体的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群体,而不是家庭(父母)。该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社会化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也为学
教育本不是什么,却被说成或看成什么了;教育本是什么,却又把它看成不是什么了。教育本是(精神)劳动、(精神)生产,却不被视为劳动生产。教育本是伟大的实践,却被说成是脱离实
本文主要探讨东南亚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文化与商用厨具、餐旅设备及餐饮设备、厨房设备使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人民生活形态与饮食文化的改变,使厨具设计能够反映出符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