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陆绵绵教授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眼科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该书首次用中医眼科系统理论,对通过检眼镜所发现的眼底病局部表现进行辨证,将中医眼科宏观辩证和西医眼科微观辨病有机地结合。该辨证方法思路于1985年被写进高等医药院校《中医眼科学》教材,奠定了中医眼底辨证体系的基础,对中医眼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眼底检查设备日新月异,新的功能及结构检查及精确的量化指标为我们发展眼底辨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试图利用新的设备提供的信息,结合中医理论研究眼底病新的辨证体系。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近视性黄斑变性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告,2002年全世界患有视功能障碍人数超过16100万,其中约3700万为盲。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导致视力障碍和盲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眼病(即白内障、黄斑变性和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盲性眼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近视性黄斑变性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黄斑疾病因病变位于视觉最敏锐的黄斑这一特殊部位而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且后三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已成为目前眼科临床致盲的重要疾病。因以上疾病病理过程都与视网膜水肿和/或眼底新生血管有关,为此,我们拟从以上几种疾病入手,选用可以明确其发病程度和部位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试图从视网膜水肿、眼底新生血管等发生的部位及其程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使局部微观辨证与全身宏观辨证相结合,来研究眼底辨证新的指征,并为建立新的现代中西医结合眼底辩证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为统一成更加细致全面的眼底辨证体系而打下一定的基础。目的利用眼底病目前的检查手段,在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来进一步发展眼底局部辨证体系的内涵,将新技术的引进变成推动中西医结合眼科发展的新动力。尽管造成视网膜疾病的因素复杂,病种繁多,但常常可产生相似的解剖病理损害,如多可产生出血、水肿、渗出、微血管瘤和新生血管等改变,其中以视网膜水肿和新生血管较为常见,且对视力的危害较大,因此本研究以通过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所见的视网膜水肿和眼底新生血管这两种局部病变为研究对象,进行局部微观表现与全身宏观表现相结合的整体辨证,总结出更加细致全面的辨证规律特点,以丰富当前中医眼科的辨证内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辩证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眼科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西医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近视性黄斑变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伴有黄斑水肿或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Ⅳ期)且配合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患者104例,中医证候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侯部分(GB/T16751.2—1997)制定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进行直接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记录患者全身症状、舌脉、视网膜水肿和眼底新生血管情况。根据患者的症状群进行中医症状、病位、证候排序分析,虚实证分析,眼底新生血管面积、部位分别与中医证型相联系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指标以频数表,百分率或构成比描述。新生血管级别与中医证型的关系Ridit分析。结果104例患者中男性60人,占56.92%,女性44人,占43.08%。1.90例眼底有水肿的患者中出现频率超过20%的症状依次是:神疲乏力、头晕、易感冒、耳鸣、失眠、自汗、健忘、大便稀溏、口燥咽干;64例眼底有新生血管的患者中出现频率超过20%的症状依次是: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头晕、易感冒、耳鸣、口燥咽干、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纳差、脱发、五心烦热、便秘、消谷善饥。2.眼底水肿患者中辨证证型属脾气虚者为54例,占60%;肾阴虚41例,占45.56%;心血虚29例,占32.22%;肾阳虚7例,占7.78%;气滞血瘀5例,占5.56%;湿热上泛3例,占3.33%;无证可辨者9例,占10%。3.眼底新生血管患者辨证证型中脾气虚45例,占70.31%,心血虚40例,占62.50%,肾阴虚32例,占50%,肾阳虚10例,占15.63%,气滞血瘀3例,占4.69%,舌脉瘀证10例,占15.63%,无证可辨2例,占3.13%。4.脾气虚和肾阳虚证患者的新生血管以Ⅲ级最多,Ⅰ级最少;而心血虚和肾阴虚证患者则相反。证属气虚、阳虚的患者中Ⅲ级新生血管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血虚、阴虚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视网膜新生血管患者证型较为复杂,其中所占比例超过20%的有脾气虚、心血虚、肾阴虚、肾阳虚和气滞血瘀等这五个证型,常可同时表现出两个相兼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患者证型则主要集中为脾气虚、心血虚和肾阴虚三型,其中尤以前两者为多。6.眼底水肿患者虚证73例,占81.11%,实证8例,占8.89%;新生血管患者虚证59例,占92.19%,实证3例,占4.69%。结论1.根据有视网膜水肿和/或新生血管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分型,其辨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眼底水肿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脾气虚居多,其次是肾阴虚,再次是心血虚;眼底新生血管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脾气虚居多,心血虚次之,肾阴虚再次。2.眼底视网膜水肿与内科水肿的外观表现相似,但证型分布有不同,亦可见于血虚、阴虚证中。3.眼底视网膜水肿和新生血管从局部辨证来讲是水湿和瘀血,属于有形之“实”,但其本在于气虚、血虚和阴虚,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4.新生血管面积与中医证型有明显的相关性,面积较大的多分布在气虚、阳虚证患者中。5.视网膜新生血管证型较为复杂。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患者证型则集中为脾气虚、心血虚和肾阴虚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