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历史上,“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全面而又深远,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具有显著不同于其他阶段的鲜明特点。1958年起,工业“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此,中央将权力进行下放,地方上大办工业,进行所谓“技术革命”(实则是科技浮夸),特别是“以钢为纲”工业的畸形发展,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局面,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此时,中央和地方采取过一系列的措施,初步纠正已经发现的“左”倾错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59年夏召开了庐山会议,毛泽东发动批判“反右倾”运动,迅速终结了之前的调整,各地的“大跃进”以更为猛烈的劲头再次升温,致使已经困难重重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1960年的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之中,并导致了空前严重的大饥荒。“大跃进”期间瞎指挥和高指标对工业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日益加剧,中央领导人开始面对现实,找寻对策,迈开经济调整的步伐。1960年11月,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八届九中全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工业方面也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特别是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使各方领导人逐渐认清形势,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制定进一步的经济调整措施,中国经济逐渐进入全面调整阶段,国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本文共分四节。第一节介绍“大跃进”发动的起因,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阐述,作者认为主要是由政治和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所致。第二节叙述工业“大跃进”发动过程,以钢产量翻番为主要指标,全民大炼钢铁,中央权力下放地方,搞经济协作区,大办工业,进行“技术革命”,事后证明了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第三节描述“大跃进”引发国民经济危机,特别是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使原本困难重重的国民经济陷入全面危机之中。在“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之后,工业部门对其进行调整逐渐走出困难,但仍有很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第四节“大跃进”期间的工业状况作一总结,叙述几个重要工业部门的状况,并评估“大跃进”给工业带来的严重后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工业“大跃进”进行深入分析,力图突破众口一词的局面,重新组织体例,详细阐释工业“大跃进”的过程及造成的严重恶果。笔者使用了一大批“大跃进”时期的刊印的小册子、宣传物、文学作品等资料,使我们能够深入地进入当时的情境,知悉高层领导人及底层的干部和群众怎样具体执行大跃进的政策。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加入微观的实证考察分析,或能管中窥豹,透过众民疯狂的迷雾来审视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