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痰热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改善腹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腹部B超及控制复发率等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新的临床思路,进一步证实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的有效性。
方法:临床选定符合标准的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6例,按纳入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3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2例,最终共收集61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加味小陷胸免煎颗粒口服,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及头孢克肟分散片,严重者辅以解痉止痛的药物口服,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对两组患儿主次症进行证候积分计算,所收集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主次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效改善,在主要症状(腹痛)疗效及次症总积分等方面,治疗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2周后疗效优于治疗1周后;在改善主症方面更为显著。3.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较前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疾病总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腹部彩超: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腹部彩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较治疗前均减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复发率:随访3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35.5%,对照组复发率为53.3%,治疗组患儿腹痛复发率较对照组低,说明加味小陷胸汤可减少本病的复发率。
结论:中医辨证属痰热互结型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运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加味小陷胸免煎剂与西药组相比,在改善腹痛等临床症状,减小肿大的淋巴结、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方法:临床选定符合标准的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6例,按纳入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3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2例,最终共收集61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加味小陷胸免煎颗粒口服,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及头孢克肟分散片,严重者辅以解痉止痛的药物口服,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对两组患儿主次症进行证候积分计算,所收集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主次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效改善,在主要症状(腹痛)疗效及次症总积分等方面,治疗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2周后疗效优于治疗1周后;在改善主症方面更为显著。3.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较前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疾病总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腹部彩超: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腹部彩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较治疗前均减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复发率:随访3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35.5%,对照组复发率为53.3%,治疗组患儿腹痛复发率较对照组低,说明加味小陷胸汤可减少本病的复发率。
结论:中医辨证属痰热互结型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运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加味小陷胸免煎剂与西药组相比,在改善腹痛等临床症状,减小肿大的淋巴结、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