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在中老年的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通路,由于多巴胺生成减少,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等。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先河分别可以追溯到1867年和我国汉唐时期。西医治疗经历过从颠茄生物碱到多巴胺里程碑式的发展,现代中医药对PD的辨证认识和治疗经验也呈不断深入的趋势[1]。然而大多采用药物治疗和以外科手术进行核团毁损为代表的症状性治疗。但以上治疗方法并没有改变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内环境,不能阻止神经元的继续丢失而使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因而均不能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而且临床上存在大剂量左旋多巴制剂使病情明显恶化,长期服药副作用发生率高的情况[2]。立体定向手术也有造成的颅内出血、面瘫、构音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3]。本实验通过检测泛素、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a-Syn),泛素激活酶(E1)、泛素连接酶(Parkin)、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的含量,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多个分子的表达及电针的效应,获得基础数据,明确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功能活性、蛋白沉降的状况以及针刺治疗对该系统的影响,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的影响,初步揭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探索针刺疗法对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可能机制。
方法:选取清洁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预处理组、电针组;以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按照行为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黑质部Parkin、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泛素激活酶E1(UBE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黑质部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泛素(ubiquitin)、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毛色变黄粗糙、弓背竖毛、拒捕行为减弱、运动减缓等异常行为学表现。电针组及预处理组上述表现程度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Parkin、UCH-L1、UBE1、UB、TU表达较正常组和溶剂对照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a-synuclein表达显著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或预处理后,电针组和预处理组Parkin、UCH-L1、UBE1、UB、TH表达高于模型组,电针组和预处理组大鼠a-synuclein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电针治疗或预处理不仅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具有保护效应,并且能增强泛素-蛋白酶体功能,提示针刺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改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