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键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因此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地位极其重要。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可以让外部信息获得者和相关利益者了解企业信息,判断企业的价值。披露质量越高的内部控制信息,越能为企业增值,减少债务资本成本以及权益资本成本。换而言之,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探究,可以使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指标体系能够帮助我国上市公司标准化地认定内部控制缺陷,使内部控制缺陷准确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出来,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2018年4月30日前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并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的302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我们发现自2007年以来,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数量逐年上升,情况明显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里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不高,且其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内容并不可靠或不全面。造成如此情形的缘由,主要是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系统不完善所致,翻阅我国与内部控制缺陷有关的制度、指引等文件,都只粗略地解释了内部控制缺陷相关内容,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里更是对内部控制缺陷仅仅只有一些概念性的解释,却没有说明企业要怎样了解自己出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怎样去分析披露,怎样避免和改善这个问题。而且内部控制缺陷通常是依据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判断进行等级划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并不能给予上市公司清楚的引导,特别是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真实操作过程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评定还不够完整,认定流程不够规范,认定标准和内容不够明确,诸如此类的不足之处必定会导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难上加难。因此,扩充完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及相关指标体系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相关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从“发现——认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三个角度,对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发现的问题,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指标体系。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指标体系“无死角”地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再通过“规范化”的认定流程判断内部控制缺陷,最后根据“标准化”的评定标准进行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同时,本文以金亚科技公司为案例,用实证分析法,对设计的指标框架进行应用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分析内部控制缺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在文章的最后,本文从上市公司、政府及外部监管部门三个方面,指出指标体系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落地”,怎样在各个角度中落实这个指标体系,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