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我国目前参与的最新也是缔约国数量最多的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CEP历经8年、31轮谈判,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RCEP生效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和适用RCEP原产地规则。RCEP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原产地认定标准、累积规则、微小含量和直接运输规则等实体性规则,以及原产地证明和核查程序类的程序性规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我国目前参与的最新也是缔约国数量最多的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CEP历经8年、31轮谈判,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RCEP生效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和适用RCEP原产地规则。RCEP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原产地认定标准、累积规则、微小含量和直接运输规则等实体性规则,以及原产地证明和核查程序类的程序性规则。RCEP的缔约国中有部分国家已经和中国签署过双边自贸协定,这些自贸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与RCEP原产地规则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我国也在积极准备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所以在原产地具体规则对比分析时,也将CPTPP纳入其中。通过比较分析得出RCEP原产地认定标准灵活且严谨;累积规则分两个阶段逐步扩大累积范围;微小含量规则相对宽松,使货物更容易获得原产资格;直接运输规则没有主观目的限制和转运停留时限限制;原产地声明的出具主体多样以及核查程序的时限明确。RCEP的差异性安排都与其希望建立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惠的区域贸易协定有关。RCEP希望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时又能高效、便捷的进行货物贸易。根据RCEP原产地规则的差异性安排,对我国企业在适用RCEP原产地规则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企业需要灵活运用关税差异下的累积规则,在RCEP和其他自贸协定中选择优惠关税更低的协定;二是在企业适用RCEP区域价值成分计算公式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出口货物的敏感程度选择适合自身的计算公式;三是企业需要厘清直接运输规则和背对背原产地证明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背对背原产地证明;四是企业要按照RCEP和国内法的规定规范申报,提高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最后从我国企业的角度对RCEP原产地规则的国内适用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对“经核准出口商”申请条件的主观性要求进行明确和量化,便于实践操作;二是明确过渡期完成后原产地声明出具主体的效力;三是增加恶意退证查询的法律责任;四是将“成套货物”的认定纳入RCEP中。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指标。数字经济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数字鸿沟即是人们融入数字时代不可回避的挑战,它的存在阻碍了发展,也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和谐稳定。数字鸿沟问题已成为全球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的焦点,构建数字鸿沟治理体系刻不容缓,而我国目前对数字鸿沟的法律规制不足。鉴于此,研究数字鸿沟的法律治理具有重大的理
不可抗力作为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已继承发展多年,并展现于《民法典》中。但囿于法律条文的高度抽象性,实务中对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这一矛盾更显突出,因此在民商事交易中,当事人愈发重视不可抗力约款的设计和安排,意图通过预先设置不可抗力约款分担双方的风险与责任,以防止将来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双方理解偏差导致的纠纷。然而不可抗力约款并非万能,司法实践证明,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七个部门联合发文对网络餐饮平台的食品劳动安全提出要求。“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之所需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城市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了“网络订餐”这一新鲜事物。网络订餐极大地便利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催生了不少法律问题。本文针对如下法律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重点研究。第一章通过对499个有效案例类型化发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并对裁判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梳理从
《民法典》第1254条全面补充和完善了高空抛坠物侵权损害责任规则,该条最主要的修改亮点就是在第2款中新增物业这一责任主体,将物业安保责任纳入高空抛坠物防范与救济体系。然而,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该条第2款缺乏明确与细化的规定:(1)未明确物业安保义务的具体内容、违反安保义务的判断标准、“必要”的限度范围等责任认定问题;(2)未明确物业违反安保义务后的内外责任承担规则,包括责任形态、责任范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和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法律层面没有确定其治理模式,缺乏对组织、运营、职能等方面进行规范,至今成为一个模糊的所有权代理主体概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维持了“政经合一”的体制,出现法人章程形式主义严重,少数人专权和法人专横等民主异化和监督失灵的现象,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机制运行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法律制度需要积极变革以应对科技文明滋生的各种潜在风险。我国侵权法建立了高度危险责任制度,《侵权责任法》单设一章进行规定,其中第76条采取了不同于高度危险责任章其他条文的表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导致理论界存在争议,司法适用也不统一。而《民法典》第1243条基本沿用了第76条的规定,关于该条文理解和适用的争议仍然没有解决。第1243条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为配合某型号飞艇推力矢量系统的功能验证与地面维护工作,基于Lab VIEW平台设计了一套上位机软件监测系统。通过对技术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了由数据接发、数据分析、状态监控、数据存储等功能模块组成的监测系统,用于对推力矢量作动机构的反馈角度、运行状态的实时跟踪、监测和存储。最后经过测试表明,该监测系统使用简便、监测准确,能够满足任务需求。
2013年实行认缴制后,瑕疵出资引发的股权转让纠纷屡见不鲜。依据Alpha数据库对近年有限责任公司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纠纷案件进行的大数据分析,其实践中呈现出“小而繁”、“多而杂”的发展趋势。有限责任公司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纠纷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点,其一为有限责任公司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争议,可细分为瑕疵出资的含义范围、股东资格的取得与转让双方的合意判定三个部分;其二为股权转让后责任承担争议,可细分为
我国《民法典》将保理合同有名化,已经解决了以往实务中因案由不清导致的大量纠纷。但仅仅9个条文远不足以解决复杂的保理纠纷问题。笔者以2014-2021年间共154件保理合同中应收账款转让纠纷司法裁判为实证分析对象,从中分析该类案例中主要争议焦点并结合立法有关规定,总结出仍存在的三个主要争议焦点,分别是保理合同标的的适格性、基础合同中应收账款瑕疵对于保理合同的影响、应收账款转让登记制度的适用问题。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