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集体有益的志愿行为,其发展水平是判断青少年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依据生态系统发展理论和依恋理论,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和师生依恋的质量高低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此外,依据依恋理论的内部工作模型,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认知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现有研究只单独探讨了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师生依恋或自尊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本研究考虑到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其心理与行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及环境中的重要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本研究将综合探讨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师生依恋、自尊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为了探讨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检验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与师生依恋对亲社会行为的独特效应,并进一步检验初中生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同伴依恋、师生依恋和自尊在它们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宁波市某中学325名初中生,主要结果如下:(1)亲社会行为在性别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依恋、父亲依恋与师生依恋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伴依恋存在边缘显著。母亲依恋、父亲依恋与同伴依恋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师生依恋显著差异。自尊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与师生依恋质量越好,初中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其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越多。(3)母亲和同伴依恋对亲社会行为的独特效应显著,但父亲和师生依恋的独特效应不显著,且同伴依恋的解释量明显高于母亲依恋,但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同伴依恋、母亲依恋、自尊依次显著预测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5)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间接影响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同伴依恋、师生依恋、自尊在它们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的路径有三条,分别是“母亲依恋→自尊→亲社会行为”、“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亲社会行为”与“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师生依恋→自尊→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