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在介导、扩增,延续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肺损伤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发现,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肺损伤(ALI)的人和动物肺泡灌洗液中高表达。目前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呼吸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等,并无特效药。因此,通过开发抑制炎症因子(如IL-6和TNF-α)表达的小分子抑制剂,减轻患者肺部炎症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方式。 癌症,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难题。其中胆管癌(CCA)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大概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5%。组织形态学上将胆管癌分为两类,分别是肝内胆管癌(IH-CCA)和肝外胆管癌(EH-CCA)。当前手术治疗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局部复发容易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因此,开发针对胆管癌的小分子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本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天然产物姜黄素的结构改造研究,获得了很多具有良好抗炎、抗肿瘤活性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MACs),如C66、WZ35等。为了获得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高的抗炎、抗肿瘤候选药物,我们在小分子设计过程中引入烯丙基基团(存在于多种具有良好抗炎、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中,如Honokiol, piperkadsin A, Obovatol, Simonols A等),共设计、合成了含烯丙基基团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25个,其中结构对称的新化合物有15个,结构不对称的新化合物有10个。大部分化合物在初步抗炎、抗肿瘤活性筛选中显示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在抗炎活性筛选中,化合物7a显示出最好的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表达的活性,并且用7a的盐酸盐(水中溶解度达22.5mg/ml)处理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后总体生存率达40%。而在胆管癌的细胞活性筛选中,化合物6c显示出最好的抗肿瘤效果,对胆管癌细胞系HUCCA、RBE和QBC-939的IC50值分别是8.7μM、8.9μM和9.3μM,优于临床现用抗胆管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效果(5-FU对三种胆管癌细胞的IC50值分别是13.4μM、19.3μM和16.1μM)。 综上所述,本文共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含烯丙基基团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共25个,其中结构对称的新化合物有15个,结构不对称的新化合物有10个。首先,我们采用1H NMR、13C NMR、HRMS等方法对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接下来我们分两部分分别评价了它们的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在抗炎活性筛选中,我们选取出细胞抑制活性最好的、稳定性良好的、毒性小的、具有良好剂量依赖性的及水溶性最好的化合物作为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给药化合物,结果表明,最优化合物在动物水平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抗肿瘤活性筛选中,我们测试了几个细胞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IC50值,并将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与临床药物5-FU效果进行对比。我们也评价了最优化合物抗胆管癌的部分机理,包括给药后对胆管癌细胞系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抗肿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