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的油脂不仅能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能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制作医药品、日用化工产品和替代能源等。高等植物体内的脂肪酸(fatty acid,FA)合成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种酶系参与的重要生理代谢过程。植物油脂一般以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的形式贮藏在植物种子油体(oilbody,OB)中,为种子萌发提供大量的能量。油体蛋白(oleosin,OLE)作为油体的重要组成结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油脂不仅能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能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制作医药品、日用化工产品和替代能源等。高等植物体内的脂肪酸(fatty acid,FA)合成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种酶系参与的重要生理代谢过程。植物油脂一般以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的形式贮藏在植物种子油体(oilbody,OB)中,为种子萌发提供大量的能量。油体蛋白(oleosin,OLE)作为油体的重要组成结构,是大小约为15-25 KD的小分子蛋白,具有特殊且高度保守的超长疏水结构。正是油体蛋白特殊的蛋白结构,使它具有维持油体大小稳定油体结构的功能,还参与脂质合成与代谢。我国是作为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大国之一,对外进口依赖性大,除了增加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外,提高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成为提高产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利用拟南芥转基因材料和酵母体系研究分析大豆油体蛋白GmOLE1和GmOLE2在脂合成与代谢中的作用和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GmOLE1和GmOLE2蛋白序列分析发现其不仅具有特殊“脯氨酸结”(knotmotif)保守结构域,蛋白中间还具有超长疏水结构而两端具有两亲性的α-螺旋结构(兼具亲水性和亲脂性),但GmOLE1的等电点为6.90而GmOLE2的等电点为9.26,存在较大差异。酵母系统验证GmOLE1和GmOLE2蛋白参与酰基转移的过程,且过表达GmOLE1和GmOLE2导致酵母油脂中C16:0和C18:0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减少25%-30%,而C24:0超长链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加约30%-35%。2.相比于野生型,过表达GmOLEs拟南芥植株成熟种子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提高约20%;而总可溶糖的含量显著下降,减少约10%;总油含量相比于空载体减少约8%而比野生型减少10%,其中C16:0(棕榈酸)和C18:3(亚麻酸)含量明显下降,减少8%,而C18:1(油酸)含量明显上升,增加10%。转基因株系叶片的TAG含量中C20:0(花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减少约8%,而DAG含量中各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变化。3.定量检测过表达GmOLE1和GmOLE2的拟南芥幼嫩果荚中与甘油合成、代谢途径相关的一些关键基因,发现在过表达GmOLE1果荚中,内源油体蛋白如AtOLE1、AtOLE2等基因表达量都显著下降,减少一倍,而具有酰基转移酶功能的AtDGAT1表达量显著提高;在过表达GmOLE2果荚定量结果截然不同,内源油体蛋白AtOLE1、AtOLE2等基因表达量增加了 5-10倍。4.过表达GmOLE1或GmOLE2基因对拟南芥植株生长发育均无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单果英种子数和单株种子总重量。5.在冻害处理条件下,过表达GmOLE2拟南芥纯合种子较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但过表达GmOLE1的种子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用10 μM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野生型和过表达GmOLE1和GmOLE2纯合拟南芥的幼苗,发现两者主根都受到抑制的情况下,过表达GmOLE1和GmOLE2幼苗侧根丰度及长度显著高于未处理组,且在过表达GmOLE1和GmOLE2的幼苗中GmOLE1和GmOLE2的表达量在24 h内提高了 5-10倍。相比于野生型,过表达GmOLE1和GmOLE2的拟南芥种子在含0.5 μM脱落酸(ABA)培养基上延迟萌发但其萌发率显著提高,GmOLE1和GmOLE2的表达量比未处理组高6-8倍。说明,GmOLE1和GmOLE2两个基因的表达都可被MeJA和ABA诱导,对于激素信号更加敏感,从而响应信号,提高植物抗逆性。综上所述,转GmOLE1和GmOLE2到拟南芥,影响种子脂肪酸组成,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油含量,提高蛋白含量。GmOLE1和GmOLE2提高拟南芥果英内种子数和单株种子总重量。且GmOLE1和GmOLE2影响拟南芥种子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以及幼苗对MeJA和ABA的响应。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油体蛋白及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一定价值的线索。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爆炸式增长,带动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深度学习技术在各领域应用不断深入,种类繁多的深度学习模型不断涌现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然而,深度学习模型并不具有普适性,同一深度学习模型在不同应用中成效往往大相径庭。因此,针对具体应用,如何选取性能最优的深度学习模型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标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中国草莓产业现状表现为总体产量高但单位产出效益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草莓生产管理与采摘依然是依靠人工,生产模式粗放,且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日趋高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短板逐渐凸显。草莓采摘周期短、强度大,实现草莓采摘的机械化、智能化,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产出效益已成必然趋势,其中基于机器视觉的草莓检测与识别是草莓生产精准管理与智能化采摘的前提与关键技术。基于传统图像分割方
快速准确地测量叶绿素含量不仅可以分析植物的营养状况,还可以判断植物对室内空气净化能力的强弱,因此快速获取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绿萝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高光谱分析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分别研究基于高光谱特征和图像特征(纹理特征与颜色特征)的绿萝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检测模型,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绿萝叶片叶绿素含量检测模型;在多特征融合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模型对叶绿素含
淀粉分支酶(EC 2.4.1.18)属于糖苷水解酶13家族,作为一种糖基转移酶能够水解α-1,4糖苷键产生非还原性末端的糖链,再通过转移酶活性将游离糖链的C1端连接到邻近的葡萄糖单元的C6位置上,形成新的α-1,6糖苷键,从而改变淀粉的支链结构和分支化程度。通过改变淀粉的分支度影响淀粉的特性,使得淀粉分支酶成为一种重要的淀粉加工用酶。本论文对微枝形杆菌Microvirga sp.MC18来源的一种
根据粮食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因素在空间上的自相关性和异质性,管理分区技术对一个管理区域进行多个子区域的划分,便于对这些不同的子区域实施不同的管理决策,从而合理化差异化的使用精准农作方案,最大化农业生产收益。在较大规模农业生产管理的多田块尺度范围内,使用由单一田块尺度范围划分的作业单元进行大面积变量精准投入难以实现,针对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未考虑指标权重问题及其产生的破碎不规则分区结果不适于机械作业的缺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其健康状况是保证梨树稳产、高产、优产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在梨的实际生长过程中,叶片病害,特别是炭疽病是导致梨树落叶进而影响梨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炭疽病侵染叶片后形成的小黑点属于极小目标,难以被肉眼识别,很容易错过梨叶部病害的最佳防治时期。长期以来,许多科研学者需要采集大量的叶片,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检测和统计,不仅劳动量大、
革兰氏阴性动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数致病效应子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分泌到细菌细胞外,然后由病菌Ⅲ型转位子转移到寄主细胞内,进而发挥病理功能。植物病原黄单胞菌Xoo(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也不例外,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类似于转录激活子(transcription-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和 non-TAL 两类效应子,non-TAL效应子也
作物生产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病虫害问题对于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建立作物病虫害知识库,分析影响作物生产的因素,对作物生产质量的提高,具有研究意义。知识图谱技术是一种能够以更接近人类认知世界形式表达信息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对作物病虫害领域信息进行表达,帮助我们理解、组织和查询相关信息。构建一个具有知识问答功能的作物病虫害知识图谱系统,分析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户遇到的病虫害问
堆肥科学至今已有100年左右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堆肥在农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固体废物及农业废弃物处理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是堆肥能够安全使用的重要标准,之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经验观察堆肥的物理状态变化或者分析堆肥的化学成分变化,操作繁琐且效率低,近些年有科学研究者提出从机器视觉的角度研究堆肥外观变化,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堆肥腐熟度的快速、准确判断,但在堆肥生产过程中,堆肥表面
为有效提高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生产效益,需要实现奶牛的精细养殖。由于精细养殖是根据不同奶牛个体的生存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奶牛的个体识别至关重要。在实际奶牛养殖场中,人工识别法的成本比较高,而电子识别法则受到识别距离的限制,并且多个信号之间会出现干扰,两者都不能满足需求。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个体识别方法能在保持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实现无接触的奶牛个体识别,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奶牛个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