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规范西医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中成药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疗效。 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共入组319例病程大于等于10天的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治疗组161例,对照组158例。治疗组在西医二级预防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对照组在西医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口服与脑心通胶囊外观、形状、颜色及内容物色泽等一致的安慰剂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观察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生命体征,入组时病程,合并危险因素,合并用药,改良Rankin评级(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安全性指标及EQ-5D效用评价。中位随访519天,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合并用药、mRS评级、依从性评价,每1个月电话随访,询问有无不适等病情基本情况,健康宣教。主要疗效指标为新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新发卒中死亡;次要疗效指标为心肌梗死、全因死亡,mRS评级0~2级所占例数变化情况,EQ-5D效用值变化,EQ-VAS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职业、合并危险因素等基本情况,入组时mRS评级、EQ-5D效用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率比较:中位随访519天,随访结束后,实验组脱落11例(6.83%),对照组脱落10例(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0.05)。主要疗效指标比较:实验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1例(6.83%),对照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3例(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新发脑梗死引起的死亡。次要疗效指标比较:实验组发生心肌梗死0例,对照组1例(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0.05);实验组全因死亡1例(0.62%),对照组全因死亡1例(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mRS评级0~2级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EQ-5D效用转换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EQ-VAS评分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38<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7例(4.35%),其中4例癌症(肺癌2例,胃癌1例,肝癌1例),1例服药汗出,1例服药后视物模糊,1例出现药物过敏,皮疹;对照组不良事件4例(2.53%),其中1例外伤后颅内血肿,1例服药后胃部不适,1例胸闷,1例癌症,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0.05)。 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使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再中率下降1.4%(实验组6.83% VS对照组8.23%),但两组的再中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脑心通胶囊有助于改善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残程度;脑心通胶囊可能对于病程在1~6个月之间、无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的患者效果较好;轻型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