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复合体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的分类地位,并阐明其群体的遗传结构。 方法:应用种特异引物PCR鉴别经现场形态初步分类的大劣按蚊(广义),进一步扩增rDNA-ITS2和28S-D3基因片段,测定和分析其序列特征;在复合体分类的基础上,依据mtDNA-COI基因和多态的微卫星位点分析群体的遗传差异。 结果: 1.综合分析PCR鉴别结果和核糖体DNA-ITS2和D3的序列特征,显示我国云南现场原先认定的大劣按蚊复合体种类有误,应该纠正为:“白麦按蚊”和An.sp,“白麦按蚊”和An.sp需进一步研究并命名。 2.研究mtDNA-COI基因序列差异,显示大劣按蚊和“白麦按蚊”分别有3个和6个单倍体类型,勐腊群体内核酸分化程度高于江城和海南群体;群体内存在大量低频突变,群体处于扩张阶段;群体间基因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Fst=0.7999),群体内变异(20.01%)明显小于群体间(79.99%)变异。 3.分析大劣按蚊(广义)多态的微卫星位点,显示平均基因多样性在勐腊群体最高(0.4469±0.2485),有14个位点偏离哈代一温伯格平衡;群体内个体间的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程度大于群体间甚至种间。 结论: 1.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的成员种组成复杂,现知至少有4种。 2.大劣按蚊与“白麦按蚊”的种间差异极小,“白麦按蚊”的勐腊群体出现明显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