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太极拳干预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太极拳干预T2DM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索太极拳干预T2DM的可能的微生物学相关作用机制,为太极拳运动疗法干预T2DM提供微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的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1.在主要中英医学数据库系统检索已发表的太极拳干预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使用AMSTAR 2方法学质量评估工具和ROBIS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对方法学质量和主要结局指标进行定性描述的证据合成,明确太极拳干预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运用第三代高通量Pacio全长16S r DNA测序技术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联合运用,探索T2DM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组学的差异。本部分研究纳入20名T2DM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T2DM患者随机分到太极拳组和步行组,每组各10例,太极拳组受试者接受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步行组受试者接受健步走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比较T2DM与健康对照者以及不同有氧运动干预(太极拳、健步走)前后,T2DM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组学的差异;探讨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对T2DM可能的微生物学相关作用机制。结果1.系统评价再评价的主要结果经过系统检索与筛选,最终共纳入11篇基于太极拳运动干预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结论方面,基于8篇文献(包括两篇低偏倚风险研究)得到阳性结果,可以认为太极拳与对照组相比,能安全有效地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11篇系统性价的AMTAR 2评价结果1篇为低质量,剩余10篇均为极低质量,ROBIS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2篇为低偏倚风险,余9篇均为高偏倚风险,可能与研究的质量与工具使用方法有关。2.太极拳干预T2DM的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T2DM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肠道菌群结构的优势菌构成基本一致,主要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变形菌门;Wilcoxon rank-sum test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在目、科、属和种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的菌类;LEf Se分析结果显示对T2DM有意义的主要biomaker包括Barnesiella,Barnesiellaceae,Actinobacteria以及Lachnospira;对健康人组有意义的差异菌群包括有益菌Roseburia,Megamonas,Anaerobacterium,Gammaproteobacteria,Selenomonadaceae,Selenomonadales以及Prevotella;秩和检验结果提示太极拳运动干预前后Blautia-luti丰度降低;Lef Se结果显示步行运动干预前后的两组样本也仅有一个Ruminococcaceae。说明T2DM患者与健康人在肠道菌群结构上的确存在显著差异,3个月的太极拳和步行运动能一定程度上地影响患者的肠道菌群,但目前能观察到的肠道菌群的变化相对有限。T2DM患者与正常人在血清、尿液和粪便代谢均存显著的差异,血清差异代谢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肌醇等2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半乳糖代谢、磷酸肌醇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等;尿液差异代谢物包括N-甲基5-羟色胺,5-甲氧基色胺,L-组氨酸,脱氧胞苷等39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等多条通路;粪便代谢组学的差异代谢物包括Lyso SM(d18:1),棕榈酸、甜菜碱、吲哚乙醛、亮氨酸等45个,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血清、尿液和粪便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提示T2DM与健康人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以及蛋白质消化与吸收通路有共同的通路富集,是研究T2DM宿主整体代谢需要重点关注的代谢通路。太极拳和步行运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T2DM患者体内的代谢状态,可能是通过影响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通路来实现的。结论1.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地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但由于在血脂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平衡功能方面的研究数量有限、研究偏倚风险过高,尚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2.与正常人相比较,T2DM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代谢紊乱的状态。3.太极拳和健步走有氧运动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T2DM患者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状态,可能是通过促进某些肠道有益菌生长,影响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等通路,达到改善宿主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