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财政、金融是现代经济平稳发展的两大支柱,它们的发展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近年来,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如何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在财税金融领域的权力的难题一直悬而未决。在中央政府实施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的财库得到了充实,相比较之下,地方政府的财库资金严重不足,然而中央政府仍然将大部分支出责任转移给地方政府,最终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这就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财政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应对财政压力和绩效考核压力,地方政府开始寻求融资支持,在金融领域招商引资,争夺金融资源,继而影响到金融领域的权力结构变化。于是,从这个方面而言,财政领域的权力分配状况有可能会对金融领域的权力分配状况产生影响。可惜的是,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到这个问题,并且着手研究金融分权问题,更别说研究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二者的关系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将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纳入同一个理论框架体系中,研究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是否具有显著的影响,目的在于扩充关于金融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二者关系方面的文献。当前市场化改革尚处于攻坚期,基于经济关系的普遍联系性,可能对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产生影响。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间力量加入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的角逐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财政资源的分配状况可能会影响其对金融资源的分配状况,而市场化改革又会影响政府与民间的分权,最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这三股力量在财政金融领域进行博弈。因此本文在模型中还引入了市场化改革与财政分权的交互项,意在研究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这两个核心词汇进行解释,其次介绍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金融体制的演变过程,从中归纳出各个阶段财政权力结构和金融权力结构的特征,为研究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二者关系提供一定的事实支撑。接着分别阐述了财政分权、市场化程度对金融分权的影响的理论机制,为研究财政分权、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分权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再介绍模型设定、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以及描述性统计和变量间相关关系分析,为实证回归提供数据支撑。然后利用2008-2015年连续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对市场化程度、人均实际GDP、各省存款比重、城镇化水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这些变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别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和分地区回归分析,以研究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的具体影响以及其影响是否会受到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本文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的金融分权和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财政分权,以检验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具体地,将金融分权变量的贷款比重指标替换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比重指标;将财政分权变量替换为其一阶滞后变量,同时不再以财政自由度指标度量,而是以收入指标和支出指标度量。上述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市场化程度均对金融分权有重要的解释作用,并且市场化改革会削弱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的正向作用。接着通过总结全文归纳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建议上的参考,以期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保证区域间的经济平稳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最后剖析在研究过程遇到的瓶颈和不足,进而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