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逆散由芍药、枳实、柴胡、甘草四味中药组成,为《伤寒论》中疏肝解郁的名方。该方包含了四个配伍特色明显的药对:柴胡.枳实(一升一降)、柴胡.芍药(一散一收)、芍药-甘草(典型镇痛方)、芍药-枳实(理气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药味的配伍组合,组成简单却具备配伍的基本特征。本文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从肠吸收的角度,应用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围绕以柴胡为主的两个药对及芍药-甘草药对配伍的肠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四逆散配伍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
本论文首先分别对中药药对、四逆散的研究进展及口服药物吸收代谢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在本课题已有研究基础上,实验部分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
1.建立了药对中各主成分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
在已建立大鼠肠灌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枳实中主成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芍药中土成分芍药苷及芍药提取物,甘草中主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及甘草提取物Caco-2细胞样品的超高效液相分析方法,以及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大鼠肠灌流样品的LC-MS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准确、可靠。
2.柴胡-枳实药对主成分配伍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枳实中主成分枘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20μmol·L-1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吸收渗透性系数分别为0.791×10-6 cm·s-1、0.805×10-6由cm·s-1、0.853×10-6 cm·s-1,吸收均较差。柴胡-枳实主成分配伍后,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吸收渗透系数均明显增加(p<0.05):柴胡皂苷a、d分别配伍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后,使柚皮苷吸收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6、2.8倍;橙皮苷吸收渗透系数均增加了2.4倍;新橙皮苷吸收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1.4、1.8倍。
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刑研究,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肠吸收特性,柴胡皂苷a在各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r值)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0.193±0.028,0.207±0.012,0.361±0.014,0.239±0.042柴胡皂苷d分别为0.228±0.036,0.283±0.022,0.370±0.055,0.399±0.084.,结果表明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吸收均较差。柴胡-枳实主成分配伍在大鼠肠灌流模型中的研究表明,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分别与柴胡皂苷a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后,在回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枘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P*eff值回肠分别增加了2.38、2.02、2.20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69、1.51、1.33倍;P*eff值结肠分别增加了1.70、1.65、1.84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10、1.22、1.05倍。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分别与柴胡皂苷d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后,在叫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P*eff值回肠分别增加了3.73、3.36、3.95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2.62、2.50、2.50倍;P*eff值结肠分别增加了2.66、2.86、3.01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89、2.13、1.76倍。
Caco-2细胞模型与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结果均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能够明显增加枘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吸收,因为可能是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打开了Caco-2细胞或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3.柴胡-芍药药对主成分配伍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芍药苷的肠吸收特性。芍约苷的表观吸收渗透系数为0.976×10-66 cm·s-1,结果表明芍药苷吸收较差。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芍约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0.05),外排比率降低了57%,推测芍药苷可能为P-gp的底物。柴胡-芍药药对主成分配伍研究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能够明显增加芍药苷的渗透系数(p<0.05):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分别与芍药苷配伍后,使芍药苷渗透系数分别为2.32×10-6cm·s-1、2.48×10-6 cm·s-1,是单体芍药苷的2.37、2.54倍。
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了柴胡-芍药药对配伍的肠吸收特性。芍药苷与柴胡皂苷a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芍药苷在各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在回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回肠分别增加了2.11、1.40倍,结肠分别增加了1.90、1.25倍;与柴胡皂苷d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芍药苷在回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回肠分别增加了2.42、1.63倍,结肠分别增加了2.18、1.51倍。
Caco-2细胞模型与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结果均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能够明显增加芍药苷的吸收。
4.芍药-甘草药对配伍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首先,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单体化合物的肠吸收特性。甘草苷、甘草酸的吸收较差,表观吸收渗透系数分别为0.939×10-6 cm·s-1、0.359×10-6 cm·s-1,甘草次酸的吸收较好,表观吸收渗透系数为13.6×10-6 cm·s-1。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甘草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0.05),外排比率降低了50%,推测甘草苷可能为P-gp的底物。
其次,重点探讨了芍药中主成分与甘草中的主成分不同浓度比例配伍的肠吸收特性。芍约苷与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以不同浓度比例(5:1,1:1,1:5)分别配伍,结果表明:甘草酸能够明显降低芍药苷的吸收渗透系数(p<0.05),分别降低了90%、67%和75%;甘草苷同样能够明显降低芍药苷的吸收渗透系数(p<0.05);而甘草次酸能够明显增加芍药苷的吸收渗透系数(P<0.05),分别是单体芍药苷的1.18、1.41和2.04倍。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分别与芍药苷以不同浓度比例(5:1,1:1,1:5)配伍后,结果表明:当配伍比例为5:1和1:5时,甘草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35%、77%。
芍药甘草提取物配伍后,芍药苷吸收渗透系数与芍药提取物相比增加了42%(P<0.05),吸收渗透系数为1.96×10-6 cm·s-1。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的吸收渗透系数与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相比增加了1.69倍(P<0.05),吸收渗透系数为0.946×10-6 cm·s-1。
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提取物配伍与单体成分配伍的结果不一致。芍药甘草提取物配伍后,芍药苷与甘草酸的吸收均明显增加,可能由于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促进芍药苷与甘草酸的吸收。对于单体成分的配伍结果表明甘草中主成分甘草酸、甘草苷能够降低芍药中主成分芍约苷的吸收渗透系数,因为可能为甘草酸、甘草苷能够增强P-gp的作用,从而减少芍药苷的吸收。而甘草次酸能够增加芍药苷的渗透系数,因为可能为甘草次酸能够抑制P-gp的作用,增加芍药苷的吸收。芍药苷能够降低甘草苷的吸收渗透系数。
本文从肠吸收的角度研究四逆散中药对的配伍机理。口服后药物无论产生药效或药理作用或表现出药代动力学行为都必须先经过胃肠道吸收,中药复方体系复杂,多为口服给药,因此,有必要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代谢动力学,从肠吸收代谢角度探讨药对的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需要关注更多的成分与组分,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方法,从多角度对四逆散配伍机理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