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吸收研究四逆散中药对配伍机理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逆散由芍药、枳实、柴胡、甘草四味中药组成,为《伤寒论》中疏肝解郁的名方。该方包含了四个配伍特色明显的药对:柴胡.枳实(一升一降)、柴胡.芍药(一散一收)、芍药-甘草(典型镇痛方)、芍药-枳实(理气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药味的配伍组合,组成简单却具备配伍的基本特征。本文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从肠吸收的角度,应用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围绕以柴胡为主的两个药对及芍药-甘草药对配伍的肠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四逆散配伍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   本论文首先分别对中药药对、四逆散的研究进展及口服药物吸收代谢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在本课题已有研究基础上,实验部分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   1.建立了药对中各主成分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   在已建立大鼠肠灌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枳实中主成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芍药中土成分芍药苷及芍药提取物,甘草中主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及甘草提取物Caco-2细胞样品的超高效液相分析方法,以及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大鼠肠灌流样品的LC-MS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准确、可靠。   2.柴胡-枳实药对主成分配伍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枳实中主成分枘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20μmol·L-1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吸收渗透性系数分别为0.791×10-6 cm·s-1、0.805×10-6由cm·s-1、0.853×10-6 cm·s-1,吸收均较差。柴胡-枳实主成分配伍后,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吸收渗透系数均明显增加(p<0.05):柴胡皂苷a、d分别配伍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后,使柚皮苷吸收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6、2.8倍;橙皮苷吸收渗透系数均增加了2.4倍;新橙皮苷吸收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1.4、1.8倍。   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刑研究,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肠吸收特性,柴胡皂苷a在各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r值)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0.193±0.028,0.207±0.012,0.361±0.014,0.239±0.042柴胡皂苷d分别为0.228±0.036,0.283±0.022,0.370±0.055,0.399±0.084.,结果表明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吸收均较差。柴胡-枳实主成分配伍在大鼠肠灌流模型中的研究表明,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分别与柴胡皂苷a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后,在回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枘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P*eff值回肠分别增加了2.38、2.02、2.20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69、1.51、1.33倍;P*eff值结肠分别增加了1.70、1.65、1.84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10、1.22、1.05倍。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分别与柴胡皂苷d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后,在叫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P*eff值回肠分别增加了3.73、3.36、3.95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2.62、2.50、2.50倍;P*eff值结肠分别增加了2.66、2.86、3.01倍,吸收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89、2.13、1.76倍。   Caco-2细胞模型与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结果均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能够明显增加枘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吸收,因为可能是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打开了Caco-2细胞或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3.柴胡-芍药药对主成分配伍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芍药苷的肠吸收特性。芍约苷的表观吸收渗透系数为0.976×10-66 cm·s-1,结果表明芍药苷吸收较差。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芍约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0.05),外排比率降低了57%,推测芍药苷可能为P-gp的底物。柴胡-芍药药对主成分配伍研究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能够明显增加芍药苷的渗透系数(p<0.05):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分别与芍药苷配伍后,使芍药苷渗透系数分别为2.32×10-6cm·s-1、2.48×10-6 cm·s-1,是单体芍药苷的2.37、2.54倍。   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了柴胡-芍药药对配伍的肠吸收特性。芍药苷与柴胡皂苷a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芍药苷在各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在回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回肠分别增加了2.11、1.40倍,结肠分别增加了1.90、1.25倍;与柴胡皂苷d以浓度比1:1配伍灌流,芍药苷在回肠、结肠段的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P*eff值和吸收百分率回肠分别增加了2.42、1.63倍,结肠分别增加了2.18、1.51倍。   Caco-2细胞模型与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结果均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能够明显增加芍药苷的吸收。   4.芍药-甘草药对配伍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首先,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了单体化合物的肠吸收特性。甘草苷、甘草酸的吸收较差,表观吸收渗透系数分别为0.939×10-6 cm·s-1、0.359×10-6 cm·s-1,甘草次酸的吸收较好,表观吸收渗透系数为13.6×10-6 cm·s-1。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甘草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0.05),外排比率降低了50%,推测甘草苷可能为P-gp的底物。   其次,重点探讨了芍药中主成分与甘草中的主成分不同浓度比例配伍的肠吸收特性。芍约苷与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以不同浓度比例(5:1,1:1,1:5)分别配伍,结果表明:甘草酸能够明显降低芍药苷的吸收渗透系数(p<0.05),分别降低了90%、67%和75%;甘草苷同样能够明显降低芍药苷的吸收渗透系数(p<0.05);而甘草次酸能够明显增加芍药苷的吸收渗透系数(P<0.05),分别是单体芍药苷的1.18、1.41和2.04倍。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分别与芍药苷以不同浓度比例(5:1,1:1,1:5)配伍后,结果表明:当配伍比例为5:1和1:5时,甘草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35%、77%。   芍药甘草提取物配伍后,芍药苷吸收渗透系数与芍药提取物相比增加了42%(P<0.05),吸收渗透系数为1.96×10-6 cm·s-1。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的吸收渗透系数与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相比增加了1.69倍(P<0.05),吸收渗透系数为0.946×10-6 cm·s-1。   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提取物配伍与单体成分配伍的结果不一致。芍药甘草提取物配伍后,芍药苷与甘草酸的吸收均明显增加,可能由于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促进芍药苷与甘草酸的吸收。对于单体成分的配伍结果表明甘草中主成分甘草酸、甘草苷能够降低芍药中主成分芍约苷的吸收渗透系数,因为可能为甘草酸、甘草苷能够增强P-gp的作用,从而减少芍药苷的吸收。而甘草次酸能够增加芍药苷的渗透系数,因为可能为甘草次酸能够抑制P-gp的作用,增加芍药苷的吸收。芍药苷能够降低甘草苷的吸收渗透系数。   本文从肠吸收的角度研究四逆散中药对的配伍机理。口服后药物无论产生药效或药理作用或表现出药代动力学行为都必须先经过胃肠道吸收,中药复方体系复杂,多为口服给药,因此,有必要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代谢动力学,从肠吸收代谢角度探讨药对的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需要关注更多的成分与组分,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方法,从多角度对四逆散配伍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县的地膜棉发展较快。1984年种植面积达19.83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8.50%。为了探索不同颜色地膜的性能和对棉花的增产作用,我们选择了六种不同颜色的地膜,于1983年和
根据中国加拿大油菜育种合作项目协议,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参加合作的三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上海市农科院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各派出代表一人,上海市农
近年来,我区棉花枯萎病蔓延较快,危害加重,局部无收。用多菌灵胶悬剂药液消毒棉种,杜绝带菌的棉子传播,是综合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因春季低温,阴雨天多,不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两个板块”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开始迷失路径,进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再进到“权威体系”走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出现,是因为离开马克思文献造成的。近年来,我国“马克思学”的研究开始使我们考虑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希望它能启发我们走出这个怪圈。
目的:2,3-吲哚醌(IS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人体内的重要的天然产物,是近年在人体内发现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在抗帕金森病(PD)、抗衰老、降血脂、抗癫痫及神经保护等方面的活性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点燃模型观察2,3-吲哚醌的抗点燃作用,并运用经典抗抑郁药对照,研究其抗抑郁作用。方法:通过大鼠杏仁核点燃实验、小鼠戊四唑点燃实验观察ISA的抗点燃作用,
本文以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ls.)Hara)为原料,研究了冬凌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纯度鉴定、初级结构,并对4种冬凌草多糖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冬凌草多糖(RRPS)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冬凌草多糖的提取条件:料液比(1:10),热水(80℃)提取6h后,1%氢氧化钠提取6h;采用
已经证明在小麦成株期,基因Lr13赋予对许多叶锈菌小种以抗性,但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它在苗期提供抗性.Dych等观察到Lr13在三叶期是抗病的,而在一叶期则是感病的.虽然以前在一
目的:咯利普兰作为经典的PDE4抑制剂,其抗抑郁、增强认知的功能早已被验证,但恶心、呕吐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严重阻碍了开发利用的潜能。本课题旨在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缓解或者消除咯利普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评价格拉司琼对咯利普兰潜在致恶心呕吐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格拉司琼对咯利普兰抗抑郁作用及增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咯利普兰联合格拉司琼给药的可行性。方法:(1)通过观察咯利普兰对氯胺酮/赛
研究目的: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与器官代谢和功能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临床上最常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又称为内毒素休克。目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措施有很多,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改善微循环、拮抗细胞因子防止细胞损伤、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止衰竭等。尽管其治疗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细胞因子的拮抗剂或单克隆抗体在动物实验都能取得一
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21日至26日在福建厦门召开第二次会议。农牧渔业部农业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