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的方法,对吉林红石国有林区下属林场不同集材年份的畜力和拖拉机集材道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不同集材年份两种集材方式下的集材道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草本层多样性和更新情况等4个方面的内容。得出如下结论: 1) 两种集材方式下的集材道土壤有机质含量和K含量在集材当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N,P含量为拖拉机集材增加,畜力集材下降。随着集材年度的变化,有机质含量和K含量逐渐开始恢复,N,P含量则持续的下降;畜力集材道土壤有机质含量和K含量变化与拖拉机集材道的变化相似,但是下降的程度较低,而且整体的恢复速度要快。N,P含量的变化是波动状,但是总体的趋势是下降; 2) 自然状态下集材道养分缓慢向林内养分水平恢复,而由集材作业带来集材道各部分养分的不同也在随着集材年度变化逐渐的缩小; 3) 拖拉机集材方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74.48%)高于畜力集材方式(67.76%),集材道上三点处p值变化拖拉机集材方式(-0.0115)小于畜力集材方式(-0.0408); 4) 拖拉机和畜力集材方式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由集材道顶部向下有增加的趋势,而畜力集材方式下分形维数变化较明显(斜率0.9456); 5) 两种集材方式下林内处土壤团聚体的分维数(2.146)略低于集材道值(2.194); 6) 集材作业后,林内与集材道处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区别不大(1.12:1.06)。集材作业对于林内和集材道处草本层物种的影响差异不大; 7) 畜力集材道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值均高于拖拉机集材道(1.34>1015;0.49>0.38),丰富度较拖拉机集材道低(0.89<1.02); 8) 拖拉机集材后的集材道更新与畜力集材方式相比:增加速度快(0.4664>0.3151),并且在出现的更新种的数量高于后者(27>22); 9) 拖拉机集材两年内沿集材道部分,更新下降,而畜力集材道仅仅是集材当年更新下降,以后的时间内两种集材方式下沿集材道方向的更新一直是增加的,但是拖拉机集材方式下的集材道更新要比畜力集材方式下的集材道更新活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