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后汉藏音乐、舞蹈文化交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汉藏这两个民族的联系和交流可谓是“源远流长”。在音乐与舞蹈的交流方面更是如此,汉族音乐和藏族音乐都采用中国音乐体系,正是这两个民族亲密联系的有力证据。和平解放之前的西藏,音乐和舞蹈表演只有广场表演形式,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舞台表演形式是由进藏的汉族文艺工作者带入并逐渐在西藏地区形成的,可以说西藏现有的歌舞艺术是由汉、藏文艺工作者所共同创造的。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包括音乐和舞蹈在内的文艺在西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1951年至1959年间,由于西藏地区存在“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和“噶厦政府”两个地方行政单位的特殊性,不便于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因此文艺宣传便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西藏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包括音乐和舞蹈在内的文艺在西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各类文艺工作不但促进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成就了西藏地区新文艺的发展,更丰富了整个中国的文艺舞台。目前,藏学研究受到了理论界的极大重视,但是对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音乐和舞蹈艺术特别是藏族与其他民族(如汉族)在音乐和舞蹈艺术交流的研究的重视还不够,国内外关于和平解放以后藏汉音乐和舞蹈交流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写作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和平解放以来的汉藏音乐、舞蹈文化交流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藏族新音乐、新舞蹈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和成果;对正在形成的包括新音乐、新舞蹈在内的藏族新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将有助于加深汉藏等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促进新西藏音乐、舞蹈等文艺工作的发展,促进和谐西藏的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思辨法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了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汉藏这两个民族在音乐和舞蹈艺术方面的交流状况,以及在交流的过程中所取的成果。对“西藏舞台表演形式”、“藏族民族唱法”、“藏族通俗音乐”、“京剧藏戏”等重大的交流成果作了详细的评述和定义,并提出了“社会主义西藏新音乐、新舞蹈”的概念。期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其他研究西藏音乐和舞蹈艺术的人员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处于人类社会结构的最基础层面,基础性,经验性和重复性等是它的特征,当平庸日常生活的包袱过度沉重的时候,它会阻碍人类的进步。但同时,它又有自身的价值,是人类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7.10—2005.4.5)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发言人”。他一边在大学任教,一边进行文学创作,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型、学者型的作家。
基于单片DDS器件AD9910,设计并实现了多目标雷达回波模拟器。讨论了LFM多目标回波信号的特征,并结合AD9910器件功能,提出了采用DDS频率扫描模式产生LFM信号,同时通过DDS并行数据
本文运用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结合方孝孺的人格心态、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探讨了方孝孺的气论。方孝孺的气论受到时代背景、朱元璋政权以及他本人性格经历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预先应对和积极情绪在社会支持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两个时间点的纵向数据搜集方式对181名大学生施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预先应对分量表(PCS)、积极
考察了提取诱发遗忘现象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和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结果发现在前两种加工条件下都没有出现提取诱发的遗忘 ,而他人参照条件下则表现有这种遗忘 ,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随机序列中的近因效应。在实验1中,采用传统实验范式,让被试进行一系列的抛掷硬币结果的猜测并给予反馈,结果发现:(1)在最近连续几次硬币呈现的结果不同时
操作条件下的记忆效果好于语词条件下记忆效果的现象被称为动作记忆SPT效应。以往研究先后提出非策略加工、多通道加工、动作编码及情景整合理论来解释SPT效应,但这些理论解
刘墉是一位畅销作家,他的散文深受海峡两岸读者的欢迎。刘墉作品的畅销,读者对刘墉的喜爱,对刘墉教育方法的重视,对刘墉创作的研究等以及与刘墉相关的其他具体情况,称之为“
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对Carlo编制的亲社会倾向量表(PTM)进行修订。根据我国文化背景和青少年发展的具体状况建立了理论构想,并进行了四次测查,根据第一次测量结果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