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水分是生态系统循环的关键变量之一,在干旱预警、作物估产和水文模拟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准确的实时监测某一区域土壤水分变化,对理解该区域大气与地表两者间能量转换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在大范围监测土壤水分领域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主动微波遥感不仅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还能穿透植被层和土壤表面,通过对土壤介电常数的高度敏感性获取大范围土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分是生态系统循环的关键变量之一,在干旱预警、作物估产和水文模拟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准确的实时监测某一区域土壤水分变化,对理解该区域大气与地表两者间能量转换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在大范围监测土壤水分领域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主动微波遥感不仅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还能穿透植被层和土壤表面,通过对土壤介电常数的高度敏感性获取大范围土壤水分信息。然而主动微波后向散射信息受到了雷达系统参数、土壤介电常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散射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实现土壤水分的反演需要有效去除地表粗糙度和植被散射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土壤水分和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两者间的函数模型。本文针对土壤水分反演中过度依赖地表参数等问题,以重访周期为三天的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计划(Soil Moisture Activeand Passive,SMAP)卫星主动微波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变化检测的思想,构建Alpha近似模型消除地表粗糙度与植被覆盖变化对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获取研究区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合监测网站点数据与土壤水分产品进行精度分析,讨论在不同极化方式(HH和VV)下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与地表土壤水分变化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地物覆盖下土壤水分反演精度,为监测低植被覆盖区域土壤水分变化提供参考。主要得到的结论有:(1)研究区SMAP降轨数据反演结果精度高于升轨数据,Dobson 土壤介电常数模型优于Topp 土壤介电常数模型,HH极化通道优于VV极化通道。在降轨数据HH极化下利用Dobson模型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其R2为0.787,RMSE为0.0463m3m-3。本文反演结果和全球表层土壤水分数据集(Global Remote Sensing Based Surface Soil Moisture,RSSSM)土壤水分产品与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土壤监测网实测数据交叉验证,二者都与实测数据呈现较好的拟合性,R2集中在0.7~0.8之间,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短时序雷达数据构建Alpha模型反演土壤水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地表覆盖类型的差异影响土壤水分反演结果的精度。通过分析可知,Alpha近似模型在高山草原、高山草甸等低植被覆盖区域对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敏感,并在HH极化下反演精度最高,R2为0.727,RMSE在0.044 m3m-3;在灌木丛、针叶林覆盖区域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次之,在HH极化下反演精度最高,R2为0.695,RMSE为0.048 m3m-3;在裸地、荒漠区域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最低,在HH极化下 R2 为 0.619,RMSE 为 0.058 m3m-3。(3)地表参数对土壤水分反演的影响排序是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反照率。通过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主要地表参数变化之间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区植被指数的变化与土壤水分的变化呈正相关,并且两者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r为0.741;地表温度、反照率两者的变化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变化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5和0.508,说明研究区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水分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高于地表温度和反照率。图[29]表[7]参考文献[84]
其他文献
深部开采时,围岩处于高静载状态,矿震产生的微小动载应力增量即可使叠加载荷超过临界值而诱发煤岩冲击破坏。煤岩体应力与深度呈一次方关系,能量与深度呈二次方关系,能量对于研究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之前许多学者对于能量多是宏观意义上的定性化研究,对于引起煤岩体静力破坏以及造成煤岩体冲击的能量类型缺少研究。本文以高家堡煤矿一盘区大巷为工程背景,对巷道围岩发生冲击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做了半
针对上覆高位厚层砂岩顶板条件下煤层开采,以门克庆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高位厚层砂岩顶板空间结构形态;揭示了高位厚层砂岩顶板在煤层采动影响下的破断变形规律;研究了高位厚层砂岩顶板应力场和弹-塑性区分布特征;设计了预裂爆破方案并分析了效果,得到如下结论:根据关键层理论,判别出3102工作面上方存在4层关键层。揭示了高位厚层砂岩顶板在倾向上结构形态为对称“T”型覆岩结构,在走向上结构形态变化规律为:短砌
目前学术界对不透水面的定义较多,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但从狭义上来说,不透水面一般多指的是阻止水流不能快速的渗入到地表以下,其主要为人工制造的硬化地表,如房屋建筑、道路、地下停车场等不具有渗透性的地表。研究不透水面是因为不透水面的扩张会造成城市环境的恶化,如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多间接加剧水质恶化、增加市政排水和城市防洪压力等水文环境恶化的问题[2]。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
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煤炭综合开采智能化,掘进效率低成为煤矿采掘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实际开采过程中煤岩识别分类是掘进装置自适应截割的基础,是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开采的关键技术。矿井环境可见度低,矿石粉尘含量高等因素制约了煤岩识别的精度和稳定性,从而阻碍了自适应截割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实现“智慧矿山”的主要难题。鉴于此,本论文提出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煤岩识别特征波段筛选
为研究过量施肥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比较并改进GPS卫星和BDS卫星单频反射信号反演土壤湿度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传统回归法、随机森林法和基于特征选择的随机森林法反演土壤湿度,比较同一卫星不同反演方法和不同种卫星相同反演方法的优劣性;分析施肥前后干涉特征参量变化规律,并验证三种反演模型的精度与可靠性。对于本文采集并筛选出的卫星以及特定的施肥环境,主要结论包括:1)卫星信号干涉特征参量与土壤湿度实测值相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粮食安全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区域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和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资源,使得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各种生态问题频出,因此,合理配置区域有限水资源变得尤为紧迫。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蒸发量远远高于降雨量。由于近些年流域内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高耗水作物增加,地下水开采持续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原有汇入湖泊的地表径流断流,湖泊面积大幅萎缩
实时监测土壤理化性质是实现精准农业的前提条件与必然要求,过去的20年间,国内外学者通过不断地实验与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土壤属性高光谱预测流程并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结果。然而,目前的研究大都在实验室内获取光谱数据,土壤样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这无疑降低了高光谱技术的工作效率。因此,部分学者开始在野外获取光谱数据进行土壤属性预测。然而,由于野外环境与实验室环境相比更为复杂,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通常较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主要以中低品位磷矿为主,其富集生产工艺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磷矿粉的磷释放效率是解决磷矿开发利用过程污染问题的关键,机械活化法、部分酸化法和生物法等方法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天然磷灰石磷有效性,目前磷矿粉大多采用单一方法活化,缺乏采用多种方法组合提高磷矿粉有效性的系统实验研究。论文以氟磷矿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度分析和表征方法,开展了在不同机械活化时间和矿物配比条件下,不同种类
巷道掘进过程中常遇到古河流冲刷带、断层破碎带等地质异常体,严重威胁巷道安全掘进,因此,在巷道掘进期间有必要进行超前探测,保证巷道高效、安全掘进。目前,地震与瞬变电磁是保障巷道安全掘进常用的两种重要超前探测技术手段,但是由于地球物理问题本身的多解性与单一探测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常规的巷道超前探测方法在数据反演时出现多解性、探测异常范围大等问题。针对单一探测方法在数据反演时存在的问题,开展地震与瞬变电磁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开发逐渐成为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源泉,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进行资源开采,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诸多环境问题。土地复垦逐渐成为治理矿区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中复垦土壤的水分含量情况是判断复垦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快速、精准、无损的探测复垦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对复垦农业水资源管理、复垦效果监测以及复垦农田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地雷达不仅是一种地球物理技术,而且逐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