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对中国新华社和美国美联社关于华为在美投资受阻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大新闻社是如何运用语言学工具在各自的报道中表达各自的观点与立场,以及如何受制于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 本文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为分析框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以选择新华社和美联社的各五篇关于华为在美投资受阻的报道为样本,遵循费尔克拉夫的理论模型,从三个层面(文本层面,话语实践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作了批评性对比分析。在文本层面,作者从词汇选择和及物性分析角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所选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作者通过对报道方式和新闻来源方面进行了分析,再现了新闻语篇的生成过程;在社会实践层面,作者结合特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背景对文本层次和话语层次的选择进行了解释,揭示了新闻语篇中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研究表明:两家新闻社对华为在美投资受阻事件的报道在词汇选择、及物性系统的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消息来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第一,两家新闻社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华为公司、中国政府及华为在美受阻这一事件;第二,美联社明显地偏重于使用言语过程,而在新华社的报道中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占据同样重要的位置;第三,通过对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格斯”这同一消息来源的对比分析,无论从引用频率、引用内容上两家新闻社都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均说明经济新闻话语并非绝对的公正、客观,在中美媒体看似客观的语言描述中实际上隐含了不同的意识形态。 此外,本文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看,第一,本文在消息来源分析上,采用针对同一消息来源的引用频率、引用内容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对话语实践层面的分析非常有效;第二,本文进一步拓展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批评性话语分析以往较少关注经济新闻语篇,并且迄今为止,还没有对中国公司在海外扩张受阻这类经济事件进行意识形态研究的文章;第三,本文很好地证明了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结合对不同新闻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是适用的和有效的。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新闻阅读过程中读者应提高自身的批评意识、增强自身判断力,以避免为新闻报道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