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彭泽鲫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和子代成体不同组织中的同工酶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的胚胎发育过程在MDH、LDH和SOD同工酶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说明了“异精生物学效应”的存在。MDH的差异有两点,①在同源精子激发的胚胎中,MDH6’表达至心博期后消失,但在异源精子激发的胚胎中,MDH6’持续表达至孵出期;②在孵出期,异源精子激发的胚胎比同源精子激发的胚胎多出两条带MDH4’和MDH5’。LDH的差异表现在异源精子激发的胚胎在原肠中期到肌肉收缩期比同源精子多出4条带(LDH9’~12’)。SOD同工酶差异表现在异源精子激发的胚胎在眼黑色素期和孵出期比同源精子激发的胚胎多出两条酶带(SOD1’、SOD2’)。而在EST和ME同工酶表达上,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的胚胎则几乎没有差异。对不同精子激发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的生长效应研究,证实了异精效应的存在,发现海鲤精子是一种激发效果较好的外源精子。 对异精激发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及其母本彭泽鲫和父本海鲤的血清、肌肉蛋白以及心、肝、肾、脑、眼等组织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电泳图谱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异源子代的血清、肌肉蛋白和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与母本彭泽鲫相同而与父本海鲤显著不同,推测异源精子的作用可能是在DNA水平上对后代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没有表现在成体同工酶的表达上。 通过对三种鲫鱼品系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彭泽鲫和银鲫至少在生化水平上已有明显的分化,很可能起源于不同的地区,独立演化而形成。彭泽鲫和银鲫D系的同工酶电泳图谱都包括有野鲫的基本酶带,而彭泽鲫和野鲫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尤为相似,推测彭泽鲫和银鲫都起源于野鲫,彭泽鲫和野鲫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银鲫和野鲫的亲缘关系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