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华严的三圣圆融观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融"这一义理是中国佛教思想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三圣"佛菩萨信仰模式也是中国佛教信奉的重要主题之一。其中,"华严三圣"源于华严经,是指以毗卢遮那佛为中央的,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两侧的组合信仰模式。以圆融义理为核心,以"唐代华严的三圣圆融观"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旨在梳理"三圣圆融观"思想在唐代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佛教的影响与意义。中国佛教文化中,曾出现过许多以"三圣"为组合的菩萨信仰和观法,最早出现的三圣是"华严三圣"。这种组合的佛菩萨信仰形式的形成、发展与传播,无疑对中国佛教的流传与弘扬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此外,关于唐代华严的"三圣圆融观"等义理思想方面的问题研究与探讨,目前学术界涉及这方面的相关信仰与观法的研究并不多见。因而,认为对有关唐代华严的三圣圆融观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有益的。本文试图根据唐代华严宗的"圆融"义理思想的特征,并结合历史与经文典籍两方面的材料,从唐代华严宗的发展状况、华严观法与华严信仰、以及"华严三圣"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对此研究对象展开了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来阐释与探讨唐代华严三圣圆融观的发展、完善与确立过程,进而阐述其思想观法对后世佛教尤其是宗密佛学思想的影响。除了第一章绪论部分,正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章节。在第二章中,本文主要从唐代华严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华严宗人对华严学圆融思想的研究两方面,来阐释了唐代华严宗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阐释了唐代得以产生"三圣圆融"思想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在第三章中,则主要是从与《华严经》有关的华严佛菩萨信仰的经文典籍的传入和华严宗人有关佛菩萨信仰的变化两方面,来阐述了 "华严三圣"佛菩萨信仰的树立过程。在第四章中,则主要从法藏、李通玄、澄观的著述义理中,来阐述了唐代华严三圣圆融观法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如:法藏的六相圆融思想、到李通玄的三圣一体说,再到澄观的三圣圆融观的正式提出。在第五章中,本文则是在之前论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三圣圆融观"对后世佛教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华严五祖宗密佛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宗密的禅教一致的独特的佛学思想与义理,以及形成了独具华严宗派特色的华严三圣忏法。总之,唐代华严的"三圣圆融"义理,不仅是中国化佛教义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严宗义理哲学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不仅体现在在宗密以及后世华严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体现在使得华严宗的影响在佛教宗派彼此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发展与融合上。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社会福利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旨在改善和提高全体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政策和保障制度,广义社会福利概念大于社会保障概念
冬季天气寒冷,家畜的尾巴、四肢、耳朵、乳房、阴囊等末梢部位极易冻伤。影响家畜的安全越冬,须进行防治。一、冻伤的症状 1、表层冻伤:患畜皮肤及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疼痛。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
一、养殖环境池塘四周无污染源,水质良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二、养殖设施1.养虾池:面积2-15亩,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池深2-3米,坡比1:3,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倾斜,淤泥小于5厘米,
气体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理想的气敏传感器在性能上应该有如下的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功耗低、长期工作情况下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然而,实际的气敏传
衣服晒不干,棉被潮乎乎,家里的不少角落还会出现霉斑……夏季将至,一些城市进入了梅雨季节,随之而来的潮湿天气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水是生命源泉,是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物质,但是我国淡水资源相对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水文研究
上级检查工作,下级热情接待,这本无可非议。但是,每次接待必有招待,每次招待都要举座共饮:“友谊深,一口闷”、“为了友情,不顾性命,干!”非得酩酊大醉,方才罢休。笔者担心“接待成酒
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处理既依赖于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地方领导人在事件发生时的处理态度及其言论的公正性。本文以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领导人公开言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