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根源于环境的公共物品性和对其使用的负外部性。公共物品性是环境资源的天赋特性,环境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性,使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最终影响整体社会福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与人口数量的增长,生产与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急剧增加,污染大大超出环境容量承载力,从而使未被污染或轻度污染的环境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相对其他生产要素来说,环境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也越来越受关注。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尽量避免公共物品性和负外部性,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有必要合理安排环境产权,而环境相对要素价格的提高为环境产权的安排提供了动力。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对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进行理论探讨。一、研究范畴研究出发点:利用产权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产权主体并不缺失,环境产权主体意识才缺失。借鉴生物进化思想探讨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并运用演化博弈在微观层面分析产权主体之间的具体博弈过程。环境产权主体同生物一样不具有完全理性,生存需获得环境资源,如果存在类似自然规律的博弈规则,那么环境产权主体演化存在可能,而政府也许可以充当博弈规则的制定者。因此,相对已有文献探讨环境产权的具体安排和经济主体对环境资源的博弈竞争,本文拟探讨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过程。研究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符合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产权主体是谁,环境产权均衡是否存在,环境产权主体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是否存在,具有“环境友好”基因的环境产权主体能否形成,政府规则如何通过改变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取值影响参与者的最优反应策略。在发现问题、寻找切入点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过程,试图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环境产权均衡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环境问题解决的制度根源,发现政府强制介入在推进环境产权主体演化中的作用,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合力,将人类观念的改变和需求的升级纳入环境问题解决的最终方案之中。二、研究思路由于环境的公共物品特征,其产权安排多采用共有产权形式。无法阻止搭便车现象,也不可能阻止产权主体转移成本或逃避责任;同时,对任何个人或组织来说,维护环境产权的成本远大于其收益。环境产权的共有,维护环境产权不具成本有效性,都使得现有环境产权安排失效。既然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是产权安排(包括产权界定和执行过程),而环境产权客体的公共物品性难以改变,那么,从环境产权主体视角展开探讨不失为新途径。利用环境资源的生产与消费活动能顺利开展,其中应存在着某种产权均衡,只是这种产权均衡产生的结果不一定符合环境保护目标。经济主体对环境资源的态度,可能是环境友好,也可能是环境损害。如果环境产权主体全由环境友好型经济主体构成,无论产权安排的具体形式如何,当环境产权安排达到产权均衡时,其产权安排的效果可能符合环境保护目标。类似于生物进化过程,通过对产权主体基因(如环保理念、利他主义、环境价值观等)的选择,影响环境产权主体的行为,产权主体能从环境损害型演化到环境友好型,社会也能从环境损害型演化到环境友好型。演化过程可能由政府强制介入、文化演变或个体突变引起。相对而言,个体突变不受我们预期和控制,文化演化漫长,政府的强制介入较适合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政府通过以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为传导途径的机制设计影响环境产权主体备选策略的预期回报。若存在某种政府机制设计,使环境友好策略成为环境产权主体的最优反应策略,则环境产权主体就能完成向环境友好型的演化。环境价值观缺乏,逐利动机,人与社会的需求仍处在低层次,所以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短期来看,政府强制性正式制度决定着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状况。长期来看,环境产权主体演化取决于非正式制度和人与社会需求层次的提高。只有人与社会需求层次提高,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相得益彰,才能保证环境产权主体演化方向,缩短演化需要的时间。三、文章结构全文分7章展开论述。第1章导论,研究背景、提出问题与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5章是理论研究,属文章上篇。探讨环境产权的共有产权属性,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符合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产权主体的形成过程,指出政府相应机制设计的传导途径、准则和内容。第6章是应用研究,属文章下篇。首先概述现有制度背景下,四川环境产权和环境问题的状况。以第4章的博弈模型为基础,分析四川省工业企业间的对称演化博弈过程。现有政府“作为”下,作为环境产权主体的四川省工业企业,其最优反应策略只能是环境损害。这不但符合现实情况,也符合经济学直觉,在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再一次说明政府在环境产权主体演化过程中“作为”欠缺,应大有“作为”且解决环境问题可能需要环境产权主体向环境友好型演化。第7章结论归纳全文的重要观点、新意和不足之处。四、结论及新意围绕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环境产权大多表现为共有产权,其留在公共领域被攫取是合理的。对环境产权的界定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更不用说界定后的执行过程。具有共有产权属性的环境产权留在公共领域等着被攫取是合乎理性的。二是环境产权均衡存在,均衡状态下的环境状况取决于产权主体的类型。无论法律如何界定环境产权,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对环境产权的拥有存在一定的事实性,这种事实产权使经济活动自我维持、向前延续,无关乎环境产权的具体界定和公平性。即是说,事实性的环境产权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只是这种状态不一定符合环境保护目标。如果环境产权主体是环境友好型,那么在达到均衡状态时,资源配置效率能实现,环境目标也可能达到。三是个体行为一致性存在,环境友好行为可能在环境产权主体中形成。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能筛选出符合环境目标的产权主体,且他们所遵守的行为规则能被群体遵守和传承,这种能带来改善性后果的行为准则使环境产权主体表现出一致性行为。四是政府强制介入才能加快实现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政府的价值取向、决心、执行力、可信度和责任感影响演化所需时间。五是环境产权主体演化过程就是对产权主体思想的筛选过程。向环境友好型产权主体演化是一个漫长过程,所以,依赖人类观念的改变和需求升级解决环境问题更是一个漫长过程,且需要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共同推动。六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方向。本文可能存在的新意:一是与已有关注环境产权具体安排的研究相比,本文从环境产权主体视角出发,提出通过环境产权主体的演化解决环境问题;二是与已有研究制度变迁相比,本文提出类似生物演化的环境产权主体演化;三是与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中庸思想相比,本文强调个人和社会需求的层次性,认可效率优先,且由客观条件决定,所以现阶段无法根本兼顾公平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