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我国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生产中存在回收率低的现状,提高铅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本论文以白铅矿、菱锌矿两种典型的氧化铅锌矿及白云石、石英和方解石三种伴生脉石矿为研究对象,系统的考察了苯丙烯基羟肟酸对白铅矿、菱锌矿的浮选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动电位、吸附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技术,探究了苯丙烯基羟肟酸与氧化铅锌矿的作用机理;本论文还通过对苯丙烯基羟肟酸、苯甲羟肟酸、油酸钠三种捕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我国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生产中存在回收率低的现状,提高铅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本论文以白铅矿、菱锌矿两种典型的氧化铅锌矿及白云石、石英和方解石三种伴生脉石矿为研究对象,系统的考察了苯丙烯基羟肟酸对白铅矿、菱锌矿的浮选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动电位、吸附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技术,探究了苯丙烯基羟肟酸与氧化铅锌矿的作用机理;本论文还通过对苯丙烯基羟肟酸、苯甲羟肟酸、油酸钠三种捕收剂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及苯丙烯基羟肟酸的吸附能计算,比较三种捕收剂分子结构参数与理论浮选性能的差异及苯丙烯基羟肟酸与不同矿物之间吸附能的差异,进一步解释苯丙烯基羟肟酸与矿物相互作用的机理。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苯丙烯基羟肟酸对白铅矿和菱锌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在矿浆pH值为7、用量50mg/L时,对白铅矿和菱锌矿的浮选回收率分别高达93%、93.5%,对方解石、石英、白云石的浮选回收率仅为20%、5%、22.5%;当人工混合矿Pb给矿品位38.76%、Zn给矿品位16.58%时,在矿浆pH值为7,抑制剂用量为15mg/L,苯丙烯基羟肟酸用量为20mg/L时,给矿经一次浮选分离,获得了Pb品位为46.08%、回收率74.3%的铅精矿,Zn品位为21.11%、回收率47.75%的锌精矿;通过苯甲羟肟酸、油酸钠直接浮选及硫化浮选法对比发现,苯丙烯基羟肟酸具有更为理想的浮选性能。(2)红外光谱、动电位、吸附量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苯丙烯基羟肟酸通过与白铅矿表面的铅原子、菱锌矿表面的锌原子结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结构,牢固地吸附于白铅矿和菱锌矿表面,改善矿物表面性质,提高白铅矿、菱锌矿表面疏水性,实现了对白铅矿、菱锌矿的选择性高效回收。(3)DFT计算结果则表明,与苯甲羟肟酸、油酸钠相比,苯丙烯基羟肟酸具有更加理想的前线轨道能量、偶极矩、有机化合物疏水常数(Clog P)等参数指标;捕收剂与矿物表面吸附能模拟计算结果则说明苯丙烯基羟肟酸在白铅矿和菱锌矿表面形成吸附的稳定性要优于脉石矿物,解释了苯丙烯基羟肟酸具有选择性的原因。
其他文献
由于南方离子型稀土生产长期采用独特的硫酸铵浸矿工艺,大量的氨氮残留在堆浸场土壤和原地浸矿山体中,并不断随淋滤水进入地表水,导致此区域地表水氨氮污染严重,被视为稀土尾水予以处理。同时,稀土尾水还存在酸性强、COD含量低、流量和氨氮浓度季节性变化大、雨季含沙量较高等特点,加大了末端尾水生物处理的难度和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据透水坝原理,研发了以沸石为填料的拦沙坝-地表PRB(Permeable
以网架、网壳为代表的空间网格结构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当前有大量的空间网格结构正在服役,且不少已经进入服役阶段后期。此类结构覆盖面积大、服务人数多,一旦发生破坏将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及时发现此类结构的损伤,对尽早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结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动力测试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常见的一种测试数据采集方法,结构损伤的识别精度高度依赖测试信息的数量。空间网格结构动辄包含数以百计的节点和
赣南钨矿是典型的多金属伴生矿,常伴随着镉、铅、砷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的释放和迁移,形成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复杂环境,这些释放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钨的生态安全性使得钨污染治理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生物炭和沸石作为钝化剂广泛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但还少有对二者联合修复的研究,为扩宽复合钝化剂的应用广度,探究生物炭配施沸石修复赣南钨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本文在基于前期研究生物炭(
充填体是充填采矿中重要的核心承载单元,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是矿山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充填采矿逐渐成为矿山广泛采用的采矿方法。同时,矿山水污染也是绿色矿山建设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具有选矿厂的矿山,如能充分利用选矿废水进行井下充填,将可达到解决采空区和水污染的双赢。而实现这一举措的前提是,明确选矿废水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3种不同p H值的选矿废水和普
离子型稀土尾矿作为一种各向异性、结构无序、弱胶结或无胶结的特殊地质体,在其生态修复过程中往往因为其团聚体稳定性低、保水蓄水能力弱等因素,造成生态修复植被存活率低、浅层水土流失严重、小规模滑坡频发等难题,植被根系对其团聚体稳定性及水力特性方面的研究往往被忽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赣南地区典型生态修复植被根系作用下的离子型稀土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入渗试验、尾矿基质吸力试验、
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中小型发展中的旅游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是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必要措施。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传统方法难以综合人和自然的影响,从多层次、多角度、长时序角度评价生态风险时空演变格局,目前以土地利用变化为驱动,探究区域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已被广泛应用。本文选取中国科学院发布的6期30m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其他社会统计数据,分析
菱锰矿、方解石与菱镁矿的浮选分离一直是锰矿浮选分离所遇到的困境之一。在前期的研究中,关于油酸钠体系下抑制剂的研究报道众多,但是难以实现三者浮选的有效分离。因此,探寻选择性较强的捕收剂是实现三种矿物浮选分离的主要思路。本论文通过单矿物和混合矿浮选分离实验探究了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体系下菱锰矿及钙镁碳酸盐矿物的浮选分离,并采用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表面动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XPS分析等手段,探究
近年来,我国对矿山企业绿色矿山的建设逐渐加快步伐,促进了矿业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技术,全尾砂充填具有工艺简单、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优势,能有效解决尾矿堆积和采空区稳定等生态安全问题。然而,矿山实际用于充填的全尾砂料浆往往低于设计浓度,且其中残留于浓密过程添加的絮凝剂对料浆内部结构的影响甚大,全尾砂料浆的管道输送特征与之前大相径庭,相关研究内容鲜见。本文基于室内试验、
在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过程中,离子型稀土尾矿作为一种各向异性、弱胶结的特殊地质体。单纯依靠常规土质边坡的加固手段或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开展治理工作存在生态修复植被存活率低、浅层水土流失严重、小规模滑坡频发等难题,植被根系力学特性及其固土力学效应往往被忽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典型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植被的根系特征参数和抗拉力学特性,同时表征了不同根系特征参数、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含水率下的
极破碎厚大金属矿体的开采一直是困扰着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764013)为依托,以河南某金属矿山极破碎厚大难采矿体为工程背景,以矿山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参数和现场调研情况,为了解决该矿山的开采技术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首先通过Hoke-Brown强度准则等方法对得出的室内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折减处理,确定了岩体力学参数;然后利用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