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让“影子银行”这一新兴的名词在一夜之间被众人所广泛知晓。金融危机之后,监管层逐渐意识到影子银行在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子银行对整个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加快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演变速度。影子银行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导火线之一,而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这一领域正是监管当局存在的监管缺失的领域。此后,以美国为首的国外金融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对影子银行领域存在的监管缺失进行立法补救,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与重视程度。尽管影子银行体系已逐渐被世界各国纳入监管框架之内,但其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仍不容小觑,我们仍应高度警惕快速发展的影子银行将会给金融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继续对其加以有效监管。世界各国的影子银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呈现地域性发展特点,我国影子银行相比国外影子银行来说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相对简单。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必将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存在监管漏洞与监管空白的领域不断增多,这给监管当局也带来了更大的监管挑战。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影子银行研究的文献综述为切入点,界定了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与本质特征,并对我国影子银行表现形式中规模较大、较为重要的五种表现形式的监管现状与监管政策做出了分析,进而总结归纳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在以上基础上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提出了若干法律监管建议。具体来说,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界定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外延,对国务院办公厅所发107号文中所确定的影子银行分类形式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对我国影子银行中几种规模较大、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作了详细介绍,以笔者定义的影子银行几大本质特征为判定标准,对每一种表现形式从影子银行特征方面进行归类分析。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与问题,以第一章所介绍的五种影子银行重要表现形式为切入点,对每一种影子银行形式的监管现状及监管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易引发的影子银行风险,总结各类表现形式的监管共性问题,探寻出影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第三章主要梳理了国外的影子银行监管模式,通过对美国、英国以及金融理事会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内容,尤其是三者中有关影子银行监管的内容进行比较与分析,总结归纳出三者的监管共同点在于均建立了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扩大了监管范围以及加强了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其中美国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中的立法经验值得我国进行立法监管时借鉴与学习。第四章在前述三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第二章所发现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结合第三章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借鉴与我国的金融实践,本章中笔者提出了对于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若干政策建议,其中主要是从立法上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主要包括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法律监管制度,在立法中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完善网络金融监管立法,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等对策,加大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法律方面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