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现实选择。与传统城镇化相比较,新型城镇化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注入工作之中,实现人的全面城镇化,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城乡互相促进;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下,把万千农村富余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的城镇化不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是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发展。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灵魂。农民市民化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保证农村发展城镇化顺利开展,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国家城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农民市民化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很有价值意义。文章的研究需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因此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综合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道德教育理论,运用文献和理论分析法、动态与静态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主体,加强对其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和投入,促进农民市民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毋庸置疑,当前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农民市民化道德素质不高,村庄伦理失序等现象。究其原因,有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等。对此提出了加强农民市民化道德素质的对策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夯实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建设,加强实效性实践活动,开展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机制。以往的城镇化建设研究较多的是采用典型地区,人口素质调查,国民人均收入等各种量化指标进行研究,而本文采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农民市民化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现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数据,且数据均来自十八大以后我国建设的成果。本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关注实践发展过程,把研究视角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国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对策支持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