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时,国内外政局极为复杂。对外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对内有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处境十分困难,迫切建立一条同苏联连接的红色国际交通线,以便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能得到共产国际和红色苏联的直接援助。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国际交通线的三次努力之上,力争客观的还原中国共产党于1935-1941年间开辟红色国际交通线时,在共产国际、苏联及国民党等各方势力相左右的情况下,艰苦探索的历史原貌,挖掘其留下的巨大研究价值。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连接苏联的红色国际交通运输线的计划路线大体分为三条:第一条为东渡黄河,打到山西去,一方面打击阎锡山的晋绥军,减轻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同时在人员物资,钱粮弹药上取得一定补偿。并根据日军进攻绥远的情况,适时的由山西转向绥远,从而通过绥远在蒙古国边境上建立一条国际交通线;第二条为西渡黄河,占领宁夏,给予马鸿逵重大打击,然后依靠宁夏,接通绥宁一线,从绥远西部、宁夏北部通过蒙古国与苏联建立交通联系;或由甘肃东部向西发展,相机或出兵兰州,或出兵天水,打通前往甘肃西部之通道,从而通过甘、凉、肃三州,从甘肃西部直接借道蒙古国与苏联建立交通联系;第三条为西北国际交通线,在红色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在中国境内建立了由苏联萨雷奥泽克出发,从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新疆伊宁,通过迪伊公路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再沿着迪哈公路到达哈密,然后至星星峡进入甘肃,走甘新公路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兰州。在探索开辟红色国际交通线路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遇到了极大地困难与挑战。这三次探索尝试对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党的抗日主张传播、西安事变的发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以及抗日战争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