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红色国际交通线研究(1935-1941)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时,国内外政局极为复杂。对外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对内有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处境十分困难,迫切建立一条同苏联连接的红色国际交通线,以便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能得到共产国际和红色苏联的直接援助。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国际交通线的三次努力之上,力争客观的还原中国共产党于1935-1941年间开辟红色国际交通线时,在共产国际、苏联及国民党等各方势力相左右的情况下,艰苦探索的历史原貌,挖掘其留下的巨大研究价值。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连接苏联的红色国际交通运输线的计划路线大体分为三条:第一条为东渡黄河,打到山西去,一方面打击阎锡山的晋绥军,减轻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同时在人员物资,钱粮弹药上取得一定补偿。并根据日军进攻绥远的情况,适时的由山西转向绥远,从而通过绥远在蒙古国边境上建立一条国际交通线;第二条为西渡黄河,占领宁夏,给予马鸿逵重大打击,然后依靠宁夏,接通绥宁一线,从绥远西部、宁夏北部通过蒙古国与苏联建立交通联系;或由甘肃东部向西发展,相机或出兵兰州,或出兵天水,打通前往甘肃西部之通道,从而通过甘、凉、肃三州,从甘肃西部直接借道蒙古国与苏联建立交通联系;第三条为西北国际交通线,在红色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在中国境内建立了由苏联萨雷奥泽克出发,从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新疆伊宁,通过迪伊公路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再沿着迪哈公路到达哈密,然后至星星峡进入甘肃,走甘新公路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兰州。在探索开辟红色国际交通线路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遇到了极大地困难与挑战。这三次探索尝试对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党的抗日主张传播、西安事变的发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以及抗日战争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我国目前存在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农村饮水安全已经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着农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网络用户数量逐年提升,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4G移动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带来了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网络已成为公民表达意愿、沟通感情的重要渠道,在舆情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公安机关作为承担国家行政管理和刑事侦查双重职能的部门,其警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难免会与社会公众发生摩擦,引发公众不满情绪,
本文针对数字城市建设应用示范,以基于三维数字地球平台软件SkyLine开发的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为例,阐述了该三维场景数据处理和系统功能设计,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7年以来,抖音的海外版本“TikTok”在全球迅速传播,短短两年内就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过亿用户。在海外,抖音不断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其全球本土化实践对于深化全球本
应用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设计二级四阶级联型结构的椭圆带通IIR数字滤波器,对它的-3dB带宽、Q值、阻带衰减等主要指标进行测量,并与在相同条件下设计的贝塞尔、巴特沃斯、切比
证明了有界序列统计收敛必平均收敛,并给出例子说明对于无界序列的这两种收敛不相互蕴含,最后还给出了有界序列统计收敛的一个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