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黑木相思炭疽病鉴定及白腐病防控技术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原产于澳大利亚。该树种轮伐期短,木材性能优越,于20世纪90年代被我国引种,目前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均有推广种植。近几年来,由相思生伪壶担菌(Pseudolagarobasidium acaciicola)引起的黑木相思白腐病主要造成黑木相思枝干枯死或整株枯死。本研究拟开展对黑木相思炭疽病的鉴定及黑木相思白腐病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结果:1、首次在两广地区发现了黑木相思炭疽病。该病害多发于高温闷湿山谷处,呈聚集状分布,具有危害性,对当地的林业产业造成一定损失。该病害最初可见于黑木相思小侧枝,初期症状仅在侧枝分布有部分病斑,病斑呈棕色至黑色,梭形或不规则形状,病斑凹陷。病斑通常会向四周扩散。至发病后期,病斑进一步扩展,使得整个小枝干枯死亡,叶片失水呈红褐色。该病主要危害小枝,造成小枝枯死。病原菌分离纯化后,依据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均鉴定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2、揭示了黑木相思白腐病林间发病特点。调查了两广黑木相思主要栽培区,发现黑木相思白腐病主要危害6年生以下黑木相思幼树茎干部和6年生以上大树上的枝条。幼树茎干部表皮上形成长短不同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向树干部内部扩展,造成较深的凹陷。不同无性系黑木相思发病株率不同,介于5%~20%之间。发病严重时造成幼树死亡或大树枝条枯死。该病菌主要从栽培过程中修枝造成的伤口或台风拉伤造成的伤口侵入。林间发病从4月份开始发病到10月份发病结束,其中6-9月份为发病盛期。3、探明了相思生伪壶担菌生物学特性。相思生伪壶担菌的适生温度范围为15℃-35℃,其中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最适p H值范围为6-8;全黑暗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相思生伪壶担菌均能正常生长;在供试的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甘露醇和乳糖等碳源中除乳糖生长略慢外,其余碳源均可被相思生伪壶担菌有效利用。4、测试了不同无性系黑木相思对白腐病抗性。通过对5种半年生黑木相思无性系幼苗进行接种观察,可初步认为13号,14号、3号、21号、53号无性系对黑木相思白腐病的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21号和53号无性系抗病性较强,其次是3号、13号无性系,14号无性系抗病性最弱。5、发现5种杀菌剂对黑木相思白腐病室内抑菌效果在81.73%以上。供试的9种杀菌剂中有8种对相思生伪壶担菌具有抑菌效果。150 g/L爱苗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抑菌率为100%,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抑菌率为95.19%,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抑菌率为81.73%。6、发现2种杀菌剂对黑木相思白腐病有治疗效果。采用经过室内药剂筛选抑菌率最高的150 g/L爱苗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已接种病原菌7天的半年生黑木相思17号无性系苗进行喷施。接种39 d后发现,150 g/L爱苗乳油处理相对防效为51.56%,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处理相对防效达到75.75%,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相对防效为27.27%,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相对防效为9.09%,喷施无菌水的接种病原菌对照组发病率为100%,接种空白PDA饼的对照组发病率为0%。由此可见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150 g/L爱苗乳油对黑木相思白腐病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7、发现3种杀菌剂对黑木相思苗木白腐病具有保护效果。同样采用经过室内药剂筛选抑菌率最高的150 g/L爱苗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四种杀菌剂对尚未接种的半年生黑木相思17号无性系苗进行喷施,施药24 h后再接种病原菌。接种39 d后发现150g/L爱苗乳油处理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处理相对防效为100%;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相对防效为89.9%;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相对防效为35.35%。将两种施药方式结果对比后发现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针对黑木相思白腐病具备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好的保护效果,150 g/L爱苗乳油治疗效果一般,但保护效果很好,25%吡唑醚菌酯乳油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均较差。
其他文献
兰科植物是植物界三大科之一,而大多数兰科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目前,一些重要的观赏兰科植物已实现组织培养育苗,但组培苗出瓶后生长缓慢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在自然条件下,菌根真菌的共生对于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是必须的,这种互作关系被认为是兰花寄生于真菌。但是否可以利用菌根真菌促进兰花组培幼苗生长?已经具备光合作用能力的兰苗与菌根真菌之间是否呈现特殊的互作机制?本论文以大花蕙兰菌-
学位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菜薹为主要食用器官,可周年生产,是华南地区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蔬菜。携带AA基因型的白菜类作物属于芸薹属再生率比较低的类型,其不定芽再生困难,农杆菌不易感染且侵染后细胞不易分化,影响了基因工程在白菜类品种改良上的应用。随着全基因组测序计划
学位
近年来土壤次生盐渍化、养分不平衡等问题日益严重,温室土壤中主要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阳离子则以钾、钙离子为主。土壤中硝酸盐积累,破坏了土壤中的离子平衡,严重影响植物生长。褪黑素是一种有效提高植物抗非生物胁迫能力的化合物,能缓解植物在各种非生物逆境条件下的危害。一氧化氮是一种植物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生理过程,对应答外界胁迫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学位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在全世界广泛栽培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是主要的温室栽培作物,番茄生长后期,植株之间的叶片相互遮挡,使到达番茄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减少,此外冬春季以及连续阴天、雾霾等弱光环境会对番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需要进行人工补光,为番茄生长发育补充合适的光照。研究人工补光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采用Micro Tom野生型番茄及其rin突变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塑料
学位
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土壤中非常重要和活跃的化学组分,对土壤许多重要反应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意味着管理模式、植被类型和土壤条件等存在差异,会对土壤DOM的含量、组成、结构特性等造成影响。本论文采集了我国7个省份3种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林地及水田)下的土壤样品,纯水提取土壤DOM后通过批式分离技术对其进行组分分离,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DOM的光学性质进行表征
学位
铁既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影响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元素,铁作为华南地区土壤中主要的着色剂之一,不同形态铁的含量是表征该区域土壤风化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土壤游离铁和全铁含量获取以实验室化学测定法为主要手段,虽然精度较高,但费时费力,而光谱反射法具有实时、高效的特点。利用光谱技术对土壤中游离铁和全铁含量在大规模范围内的简单快速测定,对了解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发生过程和指导土
学位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其稳定性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揭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为土壤管理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集了广东省第四纪红土、砂页岩和花岗岩发育的林地、水田、旱地表层土壤,测定土壤中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分布,分析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其组分和不同形态铁氧化物的含量,评价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
学位
近年来土壤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低成本有效的修复、改良退化土壤是当前学术界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对土壤理化生化性质的影响及改良具有积极作用。探究本地蚓种如何影响土壤以及本地蚓种的生长繁殖特性,是构建蚯蚓-生物体系修复退化土壤的前提。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有机物料(牛粪、蘑菇渣)混合赤红壤作为培养基质,研究了0-90 d的培养期内南美岸蚓Pontoscolex cor
学位
已有研究证明,接种根瘤菌不但可以改善植株氮营养状况,而且,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接种根瘤菌还能够促进土壤中累积态磷的活化利用。然而,其机理研究大多停留在室内模拟试验,基于田间试验的机理研究较少。而在酸性土壤上接种根瘤菌是否能够促进土壤累积态磷的活化利用,目前仍不确定。因此,本研究分别在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上进行大豆田间试验,通过大豆生长和产量性状分析、氮磷含量分析,以及根系和根际的指标测定,试图在田
学位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畜牧养殖,导致大量抗生素随有机肥施用和污水灌溉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我国各地区农田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检出。并且抗生素能沿食物链传递,进而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抗生素引发的生态风险引起了公众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土壤中抗生素总量常用于反映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水平,但无法真实反映其被生物(农作物)吸收利用的程度。生物有效态抗生素的研究,能更直观的反映农作物所吸收抗生素的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