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和文化单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概念。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徽州教育一直是许多徽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对象,然而,有关当代徽州农村社区的教育状况却迟迟未进入众多学者的研究视野。 本文所关注的是有着崇文重教传统的徽州地区在失去了传统徽商及宗族对当地教育的强大支持之后,在当代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其农村社区所呈现出的教育状况及教育价值观念,并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将之与其传统教育进行比较与分析。 历史上,徽州教育以“学而优则仕”为最高目标,读书入仕是显祖扬名的最佳方式,并成为宗族极力推崇之事。得益于徽商和宗族的支持,徽州地区拥有发达的学校、宗族及职业教育,这使得当地文风昌盛、名臣辈出,表现出与同时代其他地区迥异的教育文化特征。当代徽州农村社区中,传统徽州文化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由于其无形的影响,徽州地区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农村社会教育。然而,与此同时,该地在学校、家庭教育方面与其他农村社区相比,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其教育文化原本具有的特色正不断减退。教育资金的短缺、重男轻女的观念以及持“读书无用”论的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成为当代部分徽州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深造的瓶颈。 本文通过传统与当代徽州教育及教育价值观念的比较,从经济、政治方面对其变迁进行社会学的思考,并试图提出发展当代徽州农村社区教育的对策与建议:1、强化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功能:借助社区事业组织开展多种样式的乡村教育,同时,社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应为当代徽州农村社区的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2、通过对崇文重教行为的宣传,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活动的导向和暗示作用,以促进当代徽州农村社区教育文化的建构;3、发展农村社区职业教育,兴办一些乡村手工业技术培训班,为山区的副业就地开辟一条新路,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使徽州农村教育社会化与农村社会教育化统一并融合起来,实现徽州农村社区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