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近年来随着以其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的热播、其佚稿与遗稿的面世、上海旅游产业对其故居的修整与开发等因素的推动,张爱玲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市场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消费符号,受到文学与文化批评学者们的关注。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市场消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为张爱玲作品的流行寻找理论与事实依据。本文立足于张爱玲作品阅读、张爱玲生平考察、张爱玲作品发表、出版及改编情况、张爱玲作品市场接受情况调查结果等,依据微观经济学、媒介消费学、接受美学理论,通过实证检验与统计学的方法,验证“张爱玲作品的市场价值决定张爱玲作品在当今文化市场的重要地位”的结论。本文在总结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变化过程、特征及相关原因的基础上,从张爱玲作品的市场吸引力、推动力与市场接受情况调查与分析三个方面,对张爱玲作品的市场价值进行系统说明与理论阐释。第一个方面,张爱玲作品的市场吸引力。“夹缝叙事”缔造的传奇色彩是张爱玲浴火重生的主要原因;“远观式”创作哲学营造的独特情趣美使张爱玲作品获得大众青睐;张爱玲作品中的繁复中西文化元素是其获得国内外读者认可的重要原因,审视人性与文字香气,是张爱玲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旧上海流行报纸、杂志等大众刊物的传播力量的聚合,是张爱玲作品赢得市场生命的重要途径。思想的深刻性、历史感、质感和美感的完美结合,媒介的认可与宣传,共同构成了张爱玲作品的市场吸引力,迎合了当今文学消费者的阅读偏好。第二个方面,张爱玲作品的市场推动力。张爱玲作品的发表、出版与营销是张爱玲的发展与腾飞之路;张爱玲的许多作品都被影像化,包括《太太万岁》、《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色戒》等,产生这种现象深层社会原因和文化因素,都是本章研究的重点;上海市政府开发了张爱玲故居,这对张爱玲作品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第三个方面,张爱玲作品的市场接受实证调查与思考。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调查张爱玲作品读者的审美心理和社会地位、收入水平、阅读期待等,总结、分析并展望张爱玲作品的市场接受情况。根据以上分析框架,本文尝试从文化市场方面解读张爱玲的再崛起及其潜藏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深刻挖掘张爱玲作品中契合当代人审美标准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分析张爱玲作品得到市场重视与推广的原因,总结张爱玲的文化符号作用,并希望能借此达到对发挥张爱玲的文化符号作用有所启发的目的。有别于传统的文本研究,本文尝试将张爱玲作品放在当代文化消费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与思索,同时结合接受美学、实证研究与统计学方法以探究张爱玲作品传播与消费过程中作者、读者、传播者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