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法律援助,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为那些贫穷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其他符合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免费提供辩护或代理的一项司法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经济原因难以得到律师的帮助,加之其自身法律知识的匮乏以及人身自由往往受到限制和剥夺,控辩双方实际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因此,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弱势群体,促进控辩双方力量的平衡,还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宪法层面人权保障更为广阔的价值内涵。新《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以及援助阶段,将公安机关及人民检察院增加为通知辩护的义务主体。这不仅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对制度现状提出了挑战,而且这种挑战也是多方面的。可以预见到,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将大幅增加,这也会让供需矛盾、经费短缺、援助质量低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亟需加大保障力度。本文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针对江苏省淮安市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实地调研,结合已经颁布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提出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的几点思考。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调研背景、调研意义、调研方法以及调研对象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现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淮安市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现状的实证分析,主要涵盖当地法律援助总体现状,以及刑事法律援助中援助对象、援助阶段、经费来源、援助质量等方面,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具体问题。用数据说话,是该部分的重点。第三部分,成因分析。基于第二部分的现状分析,分别从立法、观念、经费来源、人员以及援助案件质量监控等方面分析原因。第四部分,新法相关规定以及面临挑战的评析。通过评析新形势下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修改,梳理其中的亮点,并结合制度改革分析淮安市刑事法律援助所面临的新挑战。第五部分,淮安市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展望。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及《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就如何更好地实施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从政府、理念、经费、队伍建设、配套机制等方面,同时适当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尝试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