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周边外交成为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离不开对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梳理。因此宗藩关系研究成为近年学术界的热点,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拓展,出现两种主流观点。一种是认为宗藩关系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特有的外交模式,在维护边疆安全种发挥了稳定作用,具有实质性。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宗藩关系是披着朝贡外衣的贸易往来,是对外交的美好“想象”,具有虚幻性的特征。那么宗藩关系究竟是具有实质性的外交关系还是主观臆断的虚幻外交?本文拟基于史料,主要对宗藩关系的实质性与虚幻性进行辨析,进一步了解宗藩关系的实际效果,期望从历史中汲取外交智慧。因此,对古代中国宗藩关系实质性和虚幻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宗藩关系的概况,重点厘清古代中国宗藩关系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特征,为后文写作铺垫基础;其次,选取宗藩关系历史中的主要案例,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围绕宗藩关系的实质性与虚幻性进行辨析;最后文章探究了古代中国宗藩关系存在实质性和虚幻性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当代周边外交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宗藩关系实质性的存在,主要归于宗主国的主导,藩属国听之任之。主要源于政治上宗主国宗法社会的诱导因素和发展稳定的周边环境需求,经济上宗主国以经济利益维护宗藩关系和双方实现贸易往来,文化上华夷秩序秩序观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吸引力。而虚幻性的存在,主要由藩属国所主导,宗主国不加干预。主要源于政治中藩属国扩张需求驱动和国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经济中宗主国实力下降和藩属国实力增强,文化中受地理环境限制难以抵达其他区域以及藩属国渴望摆脱中原文化烙印。宗藩关系虽是政治上下隶属的不平等关系,但这种不平等更多地体现在秩序管理之中,其侧面透露出一种平等的意愿,可以说宗藩关系实际上是双方都接受的不平等地区管理体系,藩属国在宗藩关系中有很大的灵活空间。它将成为中国应对周边外交挑战的经验来源之一,为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