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期稻曲病和灰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宁波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发生状况复杂,年度间为害差异大。据统计,在不开展药剂防治的情况下,常年水稻病虫害造成的自然损失率为15~25%,严重发生年份危害损失率高达40%以上。因此,在严密监控水稻病虫消长动态的基础上,结合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准确开展预测预报,及时组织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是争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试验地区对晚稻穗期灰飞虱、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研究,分析成灾原因及控害减灾的关键点,开展防治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防治药剂,明确用药适期和用药方法,形成一套水稻穗期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效控制水稻穗期主要病虫的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研究取得以下几点主要成果:1、探明影响稻曲病发病主要因子,明确高肥条件下水稻稻曲病发病严重,日平均温度低于28℃时利于稻曲病菌孢子的释放,而降雨量对孢子的释放影响不大,在孢子量开始增多的阶段,田间零星出现稻曲病,在孢子侵染时期降雨量多则有利于病菌侵染水稻发病。2、目前我市推广的甬优系列杂交稻多为感病品种,破口前7天施药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适期,第一次施药后7-10天施第二次药。30%爱苗乳油、43%好力克悬浮剂、复配剂MJ2006为推荐药剂,33%己唑醇·稻瘟灵微乳剂和45%丙环唑水乳剂为备选药剂。3、对于穗期灰飞虱,根据灰飞虱的发生规律,9月中下旬的发生高峰在穗部危害,推荐防治穗期灰飞虱适期在抽穗后7天左右,吡蚜酮是目前防治灰飞虱的首选对口药剂。4、明确毒源、介体、感病品种是水稻两大病毒病发病流行的3个必要条件。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大小麦、玉米及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寄主范围广,毒源广泛存在,当毒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足够的传毒介体和适宜的感病品种就会造成大面积发病流行。5、根据灰飞虱种群基数、虫口密度和灯诱数量,结合水稻品种与生育期、气象资料和历年发生资料,分析灰飞虱发育进度以及带毒率估测,可以预测当年灰飞虱和水稻两大病毒病发生危害趋势。建立两大病毒病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0.3%:Y=1.6595X-1.6856(式中,X为灰飞虱带毒率%;Y为水稻两大病毒病株发病率)。6、水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
其他文献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开放化的市场带给它们众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为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跨国企业纷纷出台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已经结束,各国球队的精彩表现开始成为广大球迷茶余饭后的谈资,关于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赛事的预测也成为球迷们关注的焦点。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作物根系观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代表意义分别种植在3种不同生长基质共九个花盆中的三种作物,将作物根系连同基质、花盆一起利用多层螺旋CT机进
目的针对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
考察了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PM/BS)氧化体系对天然有机物(NOM)组分富里酸(FA)的结构变化及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势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总有机碳(TOC)、三维荧光光谱对FA结构变
介绍了施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和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以及控制农药污染的措施.
当前姿控发动机喷管材料耐热温度较低,极大限制了喷管在高温环境中的服役。近年来,开发超高温陶瓷材料作为新一代喷管材料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ZrC-SiC陶瓷是一种新型的
<正>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培养幼儿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感恩之情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让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力的事,不怕困难,
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安全性的绿色水处理剂,代表了絮凝剂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可广泛应用于给水和废水处理领域。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模糊规划。对模糊线性规划,研究单目标和多目标模糊规划。首先对模糊单目标线性规划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两种算法。第一种方法:用改进的Campos方法,将模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