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保护人们健康的基础,其公平性对确保居民享有基本的健康权、调节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集中、规模化配置与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存在,加之医疗卫生资源的行政区“分割”,导致居民在获取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时的机会不平等。因此,如何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与合理配置,使不同社会群体能够相对公平地获得其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综合医院(包括未定等级医院以及等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手段,基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从县区空间尺度上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行政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分割”,从可达性视角,探究了中国县级行政区内混合诊疗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当可达性的空间差异越小时,空间公平性越高;反之亦然。进而,对比分析了混合、分级诊疗制度下实施“跨地区就医”模式后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公平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全文共分六章,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包括前三章内容。第一章的绪论(研究缘由、研究起点及研究概览)及第三章的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及其空间分布的现状分析是本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二章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包括第四章的县级行政区内混合、分级两种制度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分析和第五章的“跨地区就医”模式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分析;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基于当前统计资料的研究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分布及人口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具有较高水平的增长,其空间匹配程度呈逐步增强趋势。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缓慢下降趋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高地现象”和“洼地现象”均不显著。人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长高值聚簇区的数量经历了先减少后增长的过程,空间分布位置经历了先西移后东移的趋势,低值聚簇区的数量整体呈持续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位置呈现出先东移后西移的趋势。这种增长空间格局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空间不均衡性;低等级行政单元内部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不均衡是影响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基于县级行政区“分割”,从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可达性视角,分析混合诊疗制度及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在同一等级医院同等规模假设的基础上,两种诊疗制度下的可达性结果均显示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可达性水平相对较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对各省床位数综合加权后,两种诊疗制度下的可达性结果显示出东部较高,西部次之,中部仍最低。两种条件下,分级诊疗制度的结果均显示出转诊率越高,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越低。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两种诊疗制度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由东向西逐步降低;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差异结果还显示出转诊率越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越高。(3)跨地区就医模式主要是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再分配,通过该模式消除行政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割”,降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空间差异,继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公平。实证研究显示,在混合、分级两种诊疗制度下,“跨地区就医”模式中所跨行政区等级越高,未获得有效医疗卫生服务的乡镇及人口规模越小,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越高。两种诊疗制度下跨地区就医的受益人口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在分级诊疗制度下,转诊率越高,受益人口规模越大,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公平性提升幅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