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美同盟自1947年签订《菲美共同防御条约》成立,已超过大半个世纪。从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角度看,菲美同盟是这一体系的重要一环,菲律宾一直扮演着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纵火者”的角色。当然,菲律宾不会不计报酬,他得到的回报就是美国对其安全上的保护和大量经济、军事援助。虽然这个过程中双方矛盾不断,围绕基地问题就进行了多次车轮式谈判,但基于对当时国际环境和本国国家战略的考量,相互妥协,双方也将这一军事同盟关系维系到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菲律宾的基地作用在美国的国家战略中陡然下降,菲律宾也因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而拒绝了美国将基地延期的要求。“9·11”事件之后,菲美双方的共同利益逐渐增多。美国既需要菲律宾在反恐战争上的支持,又需要菲律宾作为其重返东南亚战略的支点。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全面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更需要菲律宾为其摇旗呐喊。这样,双方军事同盟关系不仅起死回生,还得到了强化发展。本文的立意是从菲律宾角度分析菲美同盟在后冷战时期的强化发展,分析的重点就是强化发展的特征和原因。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菲美同盟在后冷战时期的强化,一是加强防务合作,夯实军事同盟;二是加强双边合作,丰富同盟内涵;三是超越军事同盟,创新同盟模式。由于国际政治的不断发展,菲美同盟在冷战结束后经历了由停滞到复苏发展的这一巨大变化。究其原因,首先,后冷战时期菲美同盟强化的首要原因是外部威胁。新古典现实主义把体系结构因素看成首要的变量,它认为一国能够采取何种对外政策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国家的首要利益就是生存,也就是安全利益。恐怖主义的威胁使得菲律宾必须重新考虑改善与美国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同时,后冷战时期菲美同盟强化也是菲律宾国内诸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第一,菲律宾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小国,国家经济、军事资源匮乏,实力有限。在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中,菲律宾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保持与美国良好的政治军事关系,在美国关心的地区问题上充当“纵火者”的角色,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些实际利益是冷战结束后菲律宾选择改善、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二,新古典现实主义者强调政治精英在制定对外政策时的重要作用。在菲律宾,政变时常发生,仅阿罗约在任时期就发生政变近200起。另外还伴随着多如家常便饭的群众游行示威。再加上南部地区长期存在的阿布沙耶夫等反政府武装,政权的合法性经受考验。与美国开展的联合军演、获取美国的退役军事装备、借助美军力量打击恐怖组织等军事合作的重要目的就是维护政权。第三,二战结束后,菲律宾独而不立,国民经济崩溃,需要美国援助;刚摆脱殖民统治后,国家机关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的,政治体制照搬美国三权分立模式;在国防建设上,菲律宾完全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护。最重要的是,菲律宾国内的精英阶层深受美国教育文化影响。他们大多拥有美国大学文凭,形成了美式思维方式,接受西方民主价值观念。这些精英的存在直接导致菲律宾在选择结盟对象时考虑与本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美利坚合众国。菲美同盟在后冷战时期出现的这种强化发展也对地区和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就菲美关系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到在未来十年里,菲美之间将仍然维持紧密的军事安全合作关系。就对中国的影响而言,它必然加剧中国周边安全压力,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也更加复杂化,海上航线安全同样面临威胁。就对亚太地区影响而言,菲美同盟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重要通道,势必引入更多美国力量进入亚太地区,导致地区大国利益冲突加剧,引发地区国家间相互不信任。长期来看,菲美同盟的这种强化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