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溺死(drowning)是指由于大量液体涌入人的呼吸道和肺泡内,阻碍人体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引发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从而造成窒息而死亡。实际案例显示,从水环境发现的死者大部分是由于意外溺水身亡,但亦有可能是自杀或他杀,甚至出现死后抛尸入水而隐藏真实死因的情况。所以水中尸体也许与刑事案件有关,水中尸体死因的判定已成为了法医学检验中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目前硅藻检验被界内认定是判定水中高腐尸体死因的金标准,但是该法尚存在操作过程有一定危险,离心时容易导致硅藻耗损及空气中存在硅藻的污染,致使判定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等不足,因此,该方法在法医实践中一直备受争议。所以,研发其它相关溺死浮游生物以补充溺死鉴定证据,对于准确鉴定死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水中的浮游生物通常可以分为水生细菌和藻类。近年来依据水生细菌诊断溺死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a),其为革兰氏阴性菌隶属弧菌科,主要分布于淡水水体,是一种体积(0.2-2.0μm)比硅藻体积(2-200μm)小的浮游细菌。对于溺水者来说,嗜水气单胞菌更容易随着溺液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入侵至肺血管进入血液系统到达人体内在器官。更重要的是,该菌可在溺死者体内存活繁殖。因此,该菌可作为良好的溺死标记物。 本实验通过特异性及灵敏度实验,设计筛选得到针对该菌的4对分别针对gyrB基因、16SrRNA基因、hly基因和ae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采用PCR-PAGE法及PCR-CE法检测分析41例实际案件尸体样本中的嗜水气单胞菌,以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出硅藻的结果作参考标准,评价 PCR-PAGE及 PCR-CE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在淡水溺死诊断评估及应用的意义。 1、引物(特异性和灵敏性)对标准株的检验结果: 筛选得到的4对引物对人、白色念珠菌、16种藻类DNA扩增后检测结果均没有出现 DNA条带,仅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出现目的基因条带,其产物大小分别为195 bp、350 bp、127 bp和175 bp,即4对引物均有良好的物种特异性。4对引物使用PCR-PAGE法可检测样本DNA模板量最低分别为10-2 ng、10-1 ng、10-3 ng和10-1 ng,使用的引物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使用PCR-CE法可检测样本DNA模板量最低分别为10-5 ng、10-5 ng、10-5 ng和10-2 ng,PCR-CE法比PCR-PAGE法则显示出更高的灵敏度。 2、建立的检验方法: (1)PCR-PAGE法:4例陆地正常死亡案件尸体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例死后入水尸体的器官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对应水样检测阳性。而36例淡水溺死者的样本肺、肝、肾和对应水样经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AH分别为72.2%、22.2%、25.0%和27.8%;Ah分别为55.5%、27.8%、16.7%和25.0%;AHH分别为44.4%、13.9%、8.3%和13.9%;AER分别为47.2%、8.3%、5.5%和11.1%。计算得到溺死者的体循环脏器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的总阳性率分别是30.6%、25.0%、16.7%、8.3%。PCR-PAGE对溺死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可作为一个初步筛选定性的手段。 (2)PCR-CE法:4例陆地正常死亡案件尸体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例死后入水尸体的器官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对应水样检测阳性。而4对引物对36例淡水溺死者的样本肺、肝、肾和对应水样经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AH分别为97.2%、75.0%、61.1%和61.1%;Ah分别为69.4%、38.9%、33.3%和30.6%;AHH分别为97.2%、63.9%、55.5%和30.6%;AER分别为77.8%、38.9%、25.0%和25.0%。计算得到溺死者的体循环脏器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6.1%、52.8%、83.3%和44.4%。PCR-CE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基因是一种新型鉴定淡水溺死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直接作为诊断淡水溺死的关键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