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D物质中的手征相变和介子超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物质的相以及其性质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一个基本的物理问题是:当物质极度加热以及压缩将发生什么。在非常高的温度以及致密的情况下,强相互作用的基本自由度变为夸克和胶子。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描述了夸克和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它也是自然界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中之一,并且还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部分。在低温低密的时候QCD物质的相为禁闭的强子(包括重子和介子),在高温高密的时候禁闭的强子可能转变为一个退禁闭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态(Quark-Gluon Plasma,QGP)。QCD物质可能存在的相以及其物理性质是当今许多研究的主题,它可以被应用到很多不同的研究领域,比如早期宇宙的演化(也称作“大爆炸”),再比如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也称作“小爆炸”)以及中子星内部的致密核物质等等。最近,新的变量(或者说参数,比如电磁场,旋转以及同位旋化学势等等)的出现使得对QCD物质性质以及相结构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有趣。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在泛函重整化群方程的框架下研究了矢量相互作用对手征相变的影响,其次在NJL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旋转对介子超流相变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扩展了夸克介子(包含夸克、σ和π介子)模型,引入矢量介子ω耦合形式,应用泛函重整化群方程方法,研究了两味无质量QCD物质在非零温度密度下的相结构。我们不仅研究了夸克、σ和π介子的涨落,而且首次在流方程中包含了 介子振幅的涨落。我们发现QCD物质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存在一个二阶相变,此时ω介子场对相边界的效应和平均场近似计算的结果极其相似,随着矢量耦合常数增大,相边界会朝着更高化学势区域移动。然而,当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存在一个一阶相变,此时和高温时的情况完全相反,不管矢量耦合常数多大——当然应该在合理范围——相变线都会朝回弯曲到更低的化学势区域。根据我们泛函重整化群方程方法的结果可知,低温区域的一阶相变线是由涨落导致的,而不是像平均场近似计算中那样由夸克密度导致的,并且ω介子场的存在对极低温时的一阶相变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对于比较小的手征序参量σσ来说,有效势对红外截断动量非常的敏感,所以红外截断对于我们确定相边界的位置就有很大的影响。连接二阶相变线和一阶相变线的点称作三相临界截点(tricriticalpoint),我们也研究了此点的行为。在泛函重整化群方程方法的结果中,该点的临界化学势对ω场的矢量耦合常数及其敏感,但是临界温度保留在一个相似的值,影响很小。另一方面,我们首次研究了整体旋转下同位旋物质中的介子超流。我们基于两味的NJL有效模型,并且引入一个整体的旋转,以此证明了旋转对同位旋物质相结构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效应:旋转对标量道对凝聚的压低效应(尤其是对π介子超流区域);旋转对矢量道对凝聚的增强效应(在ρ介子超流区域)。对于温度-同位旋化学势T-μI平面的π介子超流相变相图来说,当旋转存在的时候,在高同位旋化学势区出现了一个一阶相变线,并且出现了一个新的的三相临界截点。并且我们首次得出了旋转下同位旋物质中的介子超流在ω-μI平面的相图,该相图在该平面包含了三个独特的相,分别对应于σ、π和ρ主导的区域:高同位旋化学势和低速旋转区域有一个π超流相;和高同位旋化学势和高速旋转区域有一个ρ超流相。一个二阶相变线分割了 σ主导的区域和π主导的区域,一个一阶相变线分割了 π主导的区域和ρ主导的区域,其中一个全新的三相临界截点(tri-critical point,TCP)连接它们。
其他文献
为开发出适用于煤化工高盐废水的高效臭氧催化剂,采用混合法制备催化剂,研究载体、活性组分、黏结剂、催化助剂等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臭氧催化剂;开展催化剂物性表征,研究催化剂表观形貌及活性组分形态;开展煤化工高盐废水臭氧催化氧化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催化剂开展连续实验,评价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为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锰为活性组分,硅酸钠为黏结剂,陶土为催化助剂;
社会分类(分类)是群体认知和印象评价的依据,它帮助人类认识世界,也带来了人类认识的“黑暗面”——群际偏见。交叉分类(crossed categorization)作为一种干预群际偏见的策略,是指在进行群体相关的社会判断(group-relevant social judgments)时,同时在两个或多个类别维度上进行社会分类,形成在多个类别维度上内外群体身份的交叉。刻板印象作为群际偏见的认知基础,
在自杀研究领域,学者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重要的便是能够敏锐、准确预测的能力,这种预测不仅是谁会/不会发展出自杀想法,还有谁会在何时将这种自杀想法付诸行动。而导致自杀预防进展受限的一个主要原因便在于,目前学术界对于自杀想法(suicidal thoughts)向自杀行动(suicidal actions)的转变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思考自杀的人并不会进一步采取自杀行动。相对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和较低
极端相对论能标下的重离子碰撞实验的根本目标是探测极端条件下的核物质。多粒子关联的研究已经被证明是探测和推进构成高能碰撞的粒子产生的潜在机制的有力工具之一。该论文一方面研究了在色玻璃凝聚框架和MV模型下的质子-原子核碰撞中的两粒子角关联。我们用威尔逊线表示与靶核中致密胶子散射的入射质子中的部分子的多重散射。在计算结果中,我们看到这些多重散射会产生有趣的关联,这些关联与我们的研究动机相吻合,并且可以部
强相互作用力(也被称为核力),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之一,它将核子(质子与中子)束缚形成原子核并支配着自然界中90%以上的可见物质。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是描述强作用力的现代理论。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夸克与胶子,被强作用力禁闭在核子中,因此在自然界没有发现自由的夸克与胶子。高温高密核物质相图是核物理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格点QCD预言在高温低重子密
实验证据表明,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的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了高温高密强耦合的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在非中心碰撞中,整个系统的角动量可以到达1000h,理论研究指出由于自旋与系统角动量耦合,夸克的自旋会平行于系统角动量,在碰撞系统演化的最后阶段以产生的粒子的全局极化的形式部分地显现出来。实验中,这种全局极化的效应可以通过测量∧超子的全局极化(PH)参数和Φ介子的自旋排列(P00)参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改变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使得理解人类的学习行为进入一个新时代。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认为人的信念和行为的改变是观察学习、亲历学习和自我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揭示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影响力最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近些年来,伴随着复杂网络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兴起,基于SCT的研究不再被局限在实证研究之内,关于SCT的动力学模型研究逐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革新,回顾和梳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脉络,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催生了不同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通过夯实集体经济、倡导多元协同治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引进优秀人才来实现城乡协同发
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进行的超相对论重离子对撞实验中,我们能够在极小的区域内沉积极高的能量,创造出的极端高温、高密的环境,从而将原本禁闭在强子束缚态的夸克和胶子解禁闭,进而产生出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存在很短时间,在其形成之后便会开始膨胀,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地冷却,部分子最终又会
细胞内离了或分子传输是维持生命体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基础,与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行为密切相关。由于细胞膜上的生物通道具有不稳定性,无法有效地应用于体外研究。因此,利用仿生纳米通道构建特殊门控,研究分子传输机制,对于理解复杂的生命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高选择性及可调控的纳米通道探究分子传输机制是当前纳米孔道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论文提出结合超分子识别与自组装的优势,设计将二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