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花鱼骨(初始体重为7.97±0.07g)为研究对象,以酪蛋白一明胶(4:1)为基础,采用磷酸二氢钾作磷源配制6个磷水平(0.32%、0.58%、0.83%、1.09%、1.35%、1.59%)的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花鱼骨8周,探讨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生长、饲料利用、常规营养成分、组织中无机物含量、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花鱼骨对饲料中磷的营养需要量。
(1)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的增重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0.32%的低磷组花鱼骨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各试验组,当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时,增重率随之显著升高;然而0.83%、1.09%、1.35%、1.59%饲料磷水平组的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与平均增重率的变化趋势一致。采用折线模型分析饲料磷水平与相对增重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得,当饲料磷含量为0.91%时,花鱼骨获得最大增重率。因此,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试验期水温为23~28℃,试验初始体重为7.97±0.07g的花鱼骨获得最佳增重率时对饲料中磷的最低需求为0.91%。
(2)各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磷的添加对花鱼骨肝体比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32%组最高,随着饲料磷水平的提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效率以0.83%组和1.09%组最高,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总磷贮积率随着饲料磷水平从0.32%上升到0.83%而逐步提高,饲料磷水平进一步上升时总磷贮积率显著下降,磷的利用率显著降低。磷沉积系数随着饲料磷水平上升显著增加,达到0.83%后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 (3)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鱼体水分、粗蛋白无显著影响,饲料中磷含量对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磷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逐渐降低,0.32%组和0.58%组全鱼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全鱼灰分、钙和磷含量随磷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0.32%组全鱼灰分、钙和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组肌肉水分、粗蛋白、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肌肉粗脂肪含量有下降的趋势,0.32%组肌肉粗脂肪含量高于各试验组。粗灰分含量各试验组略高于0.32%组。
(4)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脊椎骨灰分及钙、磷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0.32%组花<鱼骨>脊椎骨的灰分及钙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0.83%的试验组灰分显著高于0.58%组,1.09%组、1.35%组、1.59%组灰分及钙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各组的钙磷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磷水平对鳞片、鳃盖骨无机成分的影响与脊椎骨类似。采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饲料磷水平与脊椎骨灰分率之间的关系可得,当饲料磷含量为1.17%时,花<鱼骨>脊椎骨获得最大矿化度。因此,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花<鱼骨>脊椎骨达到最大矿化时饲料中磷的适宜含量为1.17%。
(5)饲料磷水平对花鱼骨血清磷水平有显著性影响(P<0.05),血清磷含量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0.83%显著高于0.32%、0.58%组,超过0.83%后各组的血清磷差异不显著。与血清磷相比而言,血清钙随饲料磷水平的增加略有升高,但是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6)以体增重、磷存留率、骨灰分含量、血清磷浓度等等多项生物学指标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花鱼骨对饲料磷的需要量为0.91%-1.17%。
二.试验选取3种不同无机磷源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以11g左右的花鱼骨为研究对象,在以进口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MCP、DCP、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实用饲料,饲养8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鱼骨幼鱼的生长、组织中无机物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无机磷源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 2.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 3.花鱼骨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研究还表明,在3种无机磷源中,以上述三项指标综合衡量,MCP作为花鱼骨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是最高效、经济的磷源。DCP也是花鱼骨饲料中较好的磷源,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是不良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