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聚乳酸微塑料对PPCPs的吸附/解吸行为及机理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长期在环境中存在且难以降解,是环境污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其作为载体对水中污染物具有富集和迁移的作用,从而形成复合污染效应。环境中微塑料老化后,其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亲/疏水性、结晶度等物化特征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与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可生物降解微塑料与污染物的吸附行为研究,而忽略了可生物降解微塑料与污染物共存时的生态毒理和环境风险。因此,本文选取典型可生物降解微塑料聚乳酸(PLA),开展PLA老化行为及其与典型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之间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针对PLA微塑料的老化方式及特征,深入研究了老化PLA与PPCPs吸附行为及其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选取典型抗生素盐酸环丙沙星(CI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254 nm波长的紫外灯对PLA微塑料进行24 h持续照射和(16+8)h昼夜冷热交替照射,探究不同暴露方式紫外老化对聚乳酸微塑料的物化特性改变及其对盐酸环丙沙星的吸附/解吸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经紫外光照射后均出现酯键和羟基的衰减,并破碎为更小的粒径,出现明显黄变情况,表面疏水性升高、结晶度上升、羰基指数下降、表面负电荷增加。小粒径PLA(45μm)比大粒径PLA(550μm)对CIP的吸附/解吸容量均更高,表明PLA裂解、老化后具有更高的环境风险。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粒径的减小,老化PLA整体呈现出比原始PLA更高的吸附性能;模拟昼夜交替温度变化的老化PLA比24 h持续老化PLA的老化效果更明显,且对CIP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均更高,这说明温度变化是影响PLA老化特征和对CIP吸附/解吸的重要因素。原始PLA微塑料对CIP的吸附是单层化学吸附,而老化后PLA微塑料对CIP是以化学吸附为主导,存在物理吸附的多层吸附过程。解吸实验表明,CIP在PLA上的解吸存在明显的解吸迟滞现象,说明PLA对CIP的解吸不可逆;两种老化PLA对CIP的解吸程度均比原始PLA更高,表明老化后PLA对CIP具有更高的迁移能力。(2)选取环境类激素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254 nm波长和340 nm波长的紫外灯对PLA微塑料24 h持续照射,进行实验室加速老化和模拟自然界正午阳光直射老化,探究不同波长紫外老化对聚乳酸微塑料的物化特性改变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解吸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UV-254 nm老化后PLA微塑料出现酯键和羟基的衰减,粒径变小,有明显黄变现象,表面疏水性升高、结晶度上升、羰基指数下降、表面负电荷增加;相比之下,UV-340 nm老化后PLA微塑料则没有出现颜色变化,只有少部分裂解为更小粒径的微塑料,亲水性与原始PLA一致。因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吸附位点,小粒径PLA(45μm)比大粒径PLA(550μm)对BPA的吸附/解吸容量同样更高。吸附实验表明三种PLA对BPA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UV-340 nm老化PLA对BPA的吸附容量比原始PLA稍高,归因于粒径的减小;UV-254 nm老化后PLA对BPA的吸附容量比原始PLA有明显的下降,其原因与老化PLA结晶度的升高有关,结晶度更高,对疏水性污染物BPA的吸附量也随之减少。解吸实验表明,BPA容易从PLA微塑料上解吸到液相中,解吸过程不可逆,存在明显的解吸迟滞现象;两种老化PLA对BPA的解吸程度均比原始PLA更高,表明老化后PLA对BPA具有更高的迁移能力;同时BPA的滞后系数(HI值)比CIP更小,表明BPA比CIP更易从PLA上解吸下来;BPA在模拟肠道液中的解吸率比超纯水中更高,表明PLA在生物体内具有更高的生态毒理风险。
其他文献
乃春作为一类活性中间体,在合成含氮化合物中起到重要作用。酰胺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将乃春插入C-H键可快捷、高效地构建酰胺化合物。目前,已发展了包括铑、铱、钌、铜、钴、铁、银等多种过渡金属催化下的乃春转移反应,然而当多个活性位点存在时,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控制仍存在挑战。在上述研究中,以廉价铁盐作为催化剂的酰胺类乃春转移反应报道较少。因此,本论文主要基于铁盐为催化剂,N-取代基保
学位
毛泽东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导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一代伟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光辉典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生动缩影,充分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
期刊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轻便、灵活性好、半透明并且可以大面积生产的优势,成为最有前景的新型光伏科技之一。近年来,由于Y-系列分子的出现以及器件工程的优化,OSCs的能量转化效率(PCEs)不断刷新。本文采用两种策略来提高OSCs的器件效率。(ⅰ)通过粘性寡聚物添加剂调节本体异质结(BHJ)活性层电荷传输和介电性质,进而改善短路电流(JSC)和填充因子(FF)实现较高的PCEs。(ⅱ)在二元O
学位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与频度分级的变化情况,以及面神经F波运动潜伏期、波幅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
期刊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结合了钙钛矿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杂化材料的功能特性,可以实现优异的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性质,是目前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在这些功能性质中,有些性质如铁电、铁弹等性质与其结构相变密切相关,调节相变性质便成为了实现相关性能的关键。在保持钙钛矿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微调有机阳离子的结构是调节杂化钙钛矿材料的相变性质(对称性和相变温度等)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中,利用杂化稀土双钙钛矿对
学位
近年来,柔性可穿戴器件在健康监测、语音识别和动作捕捉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晶体管作为现代电子器件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却缺乏整体柔性,也因此限制了它在柔性器件中的应用。这是因为目前常见的晶体管都是由锗和硅等无机半导体材料制造的。这些无机材料固有的刚性限制了晶体管在柔性设备方面的整合能力和应用范围。近来的研究发现,有机材料也可被用于制造晶体管的某些部件。与无机材料相比,有机电解质可以在低温下工作,
学位
<正>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死亡率高、治疗棘手,是多种心脏病难以避免的终末阶段和医学界尚未攻克的最后堡垒,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引入国内的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作为纠治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新型植入性电治疗装置,因可增强心室肌收缩力、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指标甚至远期预后,已迅速成为心血管领域倍受关注的热点。本文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ies,获得所有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期刊
将可再生的生物质作为原料替代石油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不仅可以缓解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而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质资源,经快速热解可直接得到酚类化合物生物油。然而,酚类液体产物存在成分复杂、含氧量高和热值低等缺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过催化加氢及加氢脱氧技术将其转化为环己醇和环己烷等高附加值化合物,是木质素酚类化合物高
学位
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122 k J/g)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燃烧只产生水,不带来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正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多种制氢方法中,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技术。然而,如何制备高效、低成本的光催化剂成为制约光催化制氢发展的关键问题。相比于无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具有制备方法多样、能带结构可调以及光吸收范围宽泛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合成共轭聚合物的高效共聚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