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肺巨噬细胞吞噬贫铀(DU)颗粒的细胞模型,模拟人肺吸入DU颗粒后的吞噬廓清过程,观察DU颗粒吞噬消解规律及在此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损伤效应,并对该效应致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进行研究,为贫铀武器的损伤和医学防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巨噬细胞(AM)为研究对象,采用难溶性贫铀颗粒进行染毒。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吞噬铀颗粒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吞噬过程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P)的变化;采用湿消化法测定巨噬细胞吞噬铀颗粒后上清中可溶性铀含量变化,明确AM对DU消化溶解的能力;通过液体悬浮芯片技术测定细胞培养上清IL-1β、IL-10、IL-6、GM-CSF、IL-5、IFN-γ、TNF-α、IL-2、IL-4、 IL-8等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CCK-8法测定巨噬细胞存活;化学/荧光发光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变化,Griess Reagent法检测活细胞内活性氮(NO),DTNB法检测谷胱甘肽水平改变。采用吞噬DU颗粒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通过CCK-8法测定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存活、化学/荧光发光仪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内活性氧变化,模拟人肺巨噬细胞吞噬DU颗粒后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1、透射电镜下观察到,低浓度染毒时DU颗粒被一单层溶酶体膜包裹着,说明该颗粒是在溶酶体内被吞噬消化的,但随颗粒浓度的增加到40μg/cm2时,大量的DU颗粒便聚集在细胞内,并以空泡状存在巨噬细胞中,提示DU颗粒过多,超出溶酶体吞噬消化的能力。2、巨噬细胞经DU染毒后,细胞内ACP酶含量随时间及浓度的增加,ACP酶的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而LZP酶含量随时间与浓度的增加无上升或下降趋势,表明巨噬吞噬消化DU颗粒时消耗ACP酶。3、巨噬细胞经DU染毒后,4小时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清中可溶性铀含量显著增加。12小时后,巨噬细胞上清中可溶性铀含量细胞达到高峰,24小时后巨噬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铀与12小时相比时没有显著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巨噬细胞吞噬DU颗粒的作用达到饱和,也可能是由于DU损伤巨噬细胞,导致吞噬能力下降,从而降低了对DU颗粒的消化溶解。4、巨噬细胞经DU染毒后,巨噬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而细胞上清中IL-1β、TNF-α、IL-4、IL-8等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增加,同时细胞内活性氧、活性氮上升,谷胱甘肽下降;以上结果表明,DU颗粒可能是通过产生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机制来损伤巨噬细胞。5、BEP-2D细胞经吞噬DU颗粒后的巨噬细胞上清作用后,与正常上清组比较,BEP-2D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ROS上升,提示巨噬细胞吞噬DU后释放可损伤BEP-2D的物质。结论DU经巨噬细胞吞噬后在溶酶体中被溶解消化成可溶性铀,并通过氧化应激这一机制损伤巨噬细胞;经DU刺激巨噬细胞的上清作用于BEP-2D,可导致BEP-2D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