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关系、协同治理对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N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产坚果产业在我国特色经济林总产值中的占比逐年增加,2019年产值已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林产坚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求巩固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区域品牌建设是在林产坚果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在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建设实践过程中,由于产业内利益相关主体规模小、集约化能力不足和主体间关系复杂等原因,导致林产坚果区域品牌疏于治理,从而造成某些林产坚果种植与加工主体的“搭便车”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因此,有必要从利益相关者及其组成的社会网络关系视角探讨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的作用机理,为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结合中国林产坚果产业自身特点,分析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在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关键利益相关者及其构成的社会网络的关系特征;其次通过对样本林产坚果区域品牌的协同治理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性分析,厘清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的内容、模式和条件,进一步阐释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在林产坚果区域品协同治理活动中的作用,并提出初始模型和初始命题;然后在探索性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S-C-P理论范式提出“社会网络关系、协同治理对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并基于调查问卷和访谈数据,选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探究社会网络关系对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和区域品牌效应提升的影响,揭示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在社会网络关系与区域品牌效应提升的中介效应。最后,通过构建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结合嵌入型案例分析,解析了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效应产生与演化机理,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对策。研究发现:(1)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及其构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与开放性特征。林产坚果区域品牌除了具有利益相关者规模小和多元性特征以外,也表现出在区域品牌治理活动中的角色随着利益相关者群体间的熟悉程度和品牌建设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社会网络关系的紧密程度、关系质量和关系持久性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在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创建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组织特征,在利益相关者间资源交互的基础上该社会网络关系结构是开放且动态变化的,并受到利益相关者间熟悉程度的影响。(2)林产坚果区域品牌的协同治理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任务治理与组织治理两个方面,并且随着利益相关者在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活动的推进,形成了产品创新网络和营销创新网络两个社会网络关系。本研究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实现路径主要有两条,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协同治理路径和以种植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协同治理路径。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作为嵌入社会网络中的经济行为,受利益相关者之间资源交互与情感交流的双重影响,因此,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的实现并非完全基于正式契约,也包括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关系契约。(3)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产品创新网络关系、营销创新网络关系与协同治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和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在“利益相关者产品创新网络关系、营销创新网络关系——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中都充当了中介的作用。通过比较初期和经验期多元回归系数的变化可知,利益相关者产品创新网络关系对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和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的影响程度随时间演进而增加。而利益相关者营销创新网络关系对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和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的影响程度随时间演进而降低。(4)将协同学“熵”的概念引入系统动力学方程解析了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效应产生与演化机理,同时结合嵌入性案例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社会网络关系质量提升可以在较长区间内保持较高的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林产坚果区域品牌效应提升的对策,具体包括: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应该从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关系治理和区域品牌任务治理实现两个方面展开;重视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利益相关者网络化管理;明确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主体的权责;加快构建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林产坚果区域品牌协同治理机制。
其他文献
依据有关文件要求及习总书记有关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指示,优秀传统文化要全方位贯穿职业教育领域,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中职技能人才。作为班主任要做好育人工作,最重要的是坚守好班级建设阵地。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既有创新方法与路径,又有内核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探索与实践。本文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内涵,与中职班级建设理念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班级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实施
学位
土壤镉污染问题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镉一旦超标,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施用有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化学修复方法。目前关于污泥、秸秆、粪便等有机堆肥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较多,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机理及效应研究。通过吸附试验,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园林绿化废弃
学位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以木质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为碳源,C/N比高,导致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分解速率低、腐熟度差。蚯蚓处理废弃物过程中N2O和N2显著释放,导致氮素损失率高。因此,针对高C/N比原料,如何控制蚯蚓堆肥腐熟过程,减少氮素损失并提高堆腐产品质量,是需要解决的蚯蚓堆肥工艺问题。本研究通过氮源调节C/N、无机添加剂和促腐菌剂施用来有效控制蚯蚓堆腐过程中氮素损失并提升产品质量。分别通过1)尿素与全氮含
森林经营与管理是我国森林高质量发展和森林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核心,在维持森林健康生长和森林多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非木质森林资源的评价与高值化利用,是进一步提升森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以药用工业银杏原料林的非木质资源(银杏叶)为研究材料,对银杏叶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加工利用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对未被充分开发的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评价,
木质纤维生物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碳基资源,实现其全组分的转化利用对于石油基能源的有效替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木质素作为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型资源,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然而,木质素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的异质性,难以实现有效的升级转化。因此,本论文围绕桉木和杨木两种典型速生原料,采用绿色高效的解构方法实现了原本木质素的高得率分离,并分别探究了木质素在不同的形态学区域和生长阶段的分子
学位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是木兰科玉兰属植物新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但是红花玉兰野生种群生境狭窄,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亟需保护和引种栽培,扩大适生区域。目前关于红花玉兰引种适生区尚不明确,也不明晰影响红花玉兰生长的限制因子以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因此本研究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栽培的1年生红花玉兰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将其引种到北京海淀、河南南阳、云南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中国有林地最集中、面积最大、生态地位最重要、纬度最高的国家森林生态功能区。兴安落叶松是林区主要的优势树种,如何科学的经营兴安落叶松林,充分发挥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功能是林区的主要任务。森林生长模型是描述林木或林分生长规律的一组方程式,它能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预测林分未来的发展动态,为科学经营森林打下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