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作为推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一般的港城关系研究多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港口及其所在城市或腹地的空间、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分析或实证研究,普遍认为港口与城市之间存在密切的、阶段性变化的相互关系,且二者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空间经济学者在研究城市的空间经济演进规律过程中又指出了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地理现象,即大型内陆城市繁荣发展产生的锁定效应可能限制其附近港口城市的发展,韩国的首尔和仁川地区正是这种现象的最典型案例之一;并且,该地区从传统农业经济成功转型为工业、服务业为主的发达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经验和教训,对类似地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在整合了一般港城互动规律、港城协同程度评价以及城市空间经济演进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关于城市自我集聚、交通枢纽作用以及城市层级化发展的空间经济理论,构建了港口与内陆大型城市、港口城市之间互动发展模型;并以首尔、仁川地区为例,定性分析仁川港与首尔、仁川两市历史渊源,根据理论模型选择相应统计指标,对该地区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各指标间灰色关联度、主成分分析和离差系数定义的港城整体关联度对仁川港和两个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理论用于港城关系研究,弥补了一般港城关系研究对优先发展起来的内陆城市与港口及其所在港口城市之间较为特殊的港城关系的理论研究匮乏;验证了首尔市兴起的历史偶然性,及其过强的自我集聚和锁定效应影响了仁川市的发展;仁川港的运输优势是仁川市兴起的重要因素,更是首尔市对外贸易的重要资源,随着其腹地这两个主要城市的互动发展,仁川港与这两个城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指标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同时,首尔和仁川在新时期的多元化、特色化产业错位发展战略以及港口的专业化建设,也对其他类似地区,特别是我国北京和天津地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