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对PX项目风险建构的比较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和工业化将人类从自然界和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然而却让人类再次陷入困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除了给人类带来财富,还给人类带来了风险。风险不同于其他危机,它由人类一手酝酿,并给人类带来广泛的、长久的威胁。PX项目风险,是众多环境风险中的一例,却在最近的7年里一次又一次地制造恐慌。从厦门“散步”开始,南京、大连、宁波、咸阳、成都、昆明、茂名等地均先后爆发了抵制PX事件,“PX剧毒论”、“PX距离论”等谣言蛊惑试听,充斥街头巷尾。人们闻PX脸变色,动辄爆发群体事件。PX项目风险问题在传播的作用下,已从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演变为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作为官方话语代表的《人民日报》和作为公民话语代表的《南方周末》对PX项目风险的建构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对PX项目进行媒介建构的?各自具有什么特点?两者存在那些共性和差异?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厘清PX“魔咒”令人惶恐不安的表象,探究风险传播的本质。本文将综合运用风险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新闻框架理论,对二者做框架分析和对比分析。通过框架分析和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两者均关注PX项目风险议题,视角变化均明显,都具有丰富的风险信息源,都有完整的叙事结构,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然而两者报道视角、信源结构、叙事侧重点、风险归因、提出的风险调控手段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剖析这些异同的形成原因,本研究发现了4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政治和经济压力使传媒出现“普遍赞同”;制造恐惧是大众媒体赢得关注的手段;媒介环境话语体现权力较量;环境修辞是最有力量的环境话语。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预计未来的年增长率为10%~12%。印度信用评级机构ICRA的研究报告称,在商品出口增长、石油和煤炭进口上升以及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下,印度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2007—2008年度,印度193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6.29亿t,预计2012年将达到10.08亿t。未来港口吞吐量的增长潜势取决于全球产出、世界贸易和海运贸易的发展情况。据估计,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