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贫困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想彻底解决的一个难题。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要求。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政府的不断努力,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贫困率大幅下降。然而,由于历史条件、自然条件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地区并没有摆脱贫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贫困人口的分布也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遍式分布转变为集中于老少边穷地区,扶贫任务任重而道远。在传统的扶贫模式难以应对新时期贫困形式时,精准扶贫应运而生。精准扶贫是指通过科学的识别机制对具体贫困人口进行精确识别并针对个体分析致贫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中蒙古族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一个旗,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贫困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等情况,长期以来科右中旗一直处于贫困状态,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本文选取科右中旗作为研究对象,以人力资本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合作型反贫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到当地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建议,旨在帮助当地更好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主体框架上,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简单阐述了中国扶贫历程,并介绍了与贫困相关的一些概念,例如贫困类型,现行国家的贫困标准,同时也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内涵与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对贫困的定义、测度、成因的文献,同时也查阅和很多国内有关精准扶贫的研究,包括与精准扶贫相关的问题、方法与实践研究。第三部分则通过查阅文献等相关资料的方法阐述了科右中旗在精准识别、产业帮扶、金融帮扶、教育扶贫、干部帮扶五个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第四部分结合文献与问卷调查等方法阐述了科右中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笔者所调查的五个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包括精准识别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信息不对称,产业帮扶中项目门槛过高、金融扶贫中漏出贫困户、干部帮扶中对口资源分配不公等等。第五部分则结合第四部分中所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运用信息技术,完善信息不对称实现精准识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降低产业项目门槛来实施产业帮扶,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完善教育扶贫,以及通过规范民间借贷,引入社会力量来完善金融扶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