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1、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门诊及住院部行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为:患者行规律血液透析时长≥3个月。依照所制定的排除标准:无法站立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者;近期合并急性感染、恶性肿瘤、肝功能严重异常;行甲状旁腺摘除术者或截肢手术等,将收集到的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排除,最后共纳入1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收集所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腹围等人口统计学资料。收集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肌酐(Cr)、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白蛋白(Alb)等临床生化指标。3、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为亚太地区推荐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诊断所纳入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测量所有纳入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仪/美国雅培)。参照K/DOQI(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指南,依据血清25(OH)D3的不同浓度将患者进行分组:将血清25(OH)D3浓度>30μg/L的患者纳入到充足组;将血清25(OH)D3浓度为1530μg/L的患者纳入到不足组;将血清25(OH)D3浓度<15μg/L的患者纳入到缺乏组。4、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二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校正血尿酸,血磷等主要的可能混杂因素后,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25(OH)D3浓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25(OH)D3浓度与异常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双边P值小于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24.30μg/L,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53.1%(65例)。所有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比例为:83.9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的发生比例为:76.22%。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低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18.89±7.85μg/L vs.25.96±7.9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3水平缺乏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25(OH)D3水平不足组及充足组的患者,25(OH)D3水平不足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同样高于25(OH)D3充足组患者(73.17%vs.44.93%vs.39.09%),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腹围、血清三酰甘油值均随血清25(OH)D3缺乏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均P<0.05);25(OH)D3缺乏及不足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充足组(均P<0.05);25(OH)D3缺乏组患者收缩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高于充足组及不足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充足组及不足组患者(均P<0.05)。患者代谢异常指标数越多,25(OH)D3浓度越低(P<0.001)。患者血清25(OH)D3浓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呈负相关(OR=0.889,95%CI:0.8460.934,P<0.001),同时也与中心性肥胖的发生(OR=0.913,95%CI:0.8740.953,P<0.001)、三酰甘油升高(OR=0.932,95%CI:0.8940.971,P=0.001)、高密度脂蛋白降低(OR=0.901,95%CI:0.8450.959,P=0.001)、收缩压升高(OR=0.898,95%CI:0.8470.953,P<0.001)及空腹血糖升高(OR=0.956,95%CI:0.9200.994,P=0.024)均呈负相关。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其中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的最常见异常代谢指标,其次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不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低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会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缺乏的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低下分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性肥胖、三酰甘油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以及收缩压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异常代谢指标的数量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呈负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