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民工荒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8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投资强度和经营效率,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增加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进城务工,在没有城市户口的情况下长期留在城市,到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民工潮”,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在春节前后形成大量民工集中迁徙的现象。伴随着这场大规模的城乡劳动力流动,城乡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今,中国拥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却出现民工供不应求,企业用工短缺即“民工荒”。2003年以来,珠三角部分企业开始遭遇“招工难”的困境。2006年起,东南沿海一带的“民工荒”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日益加剧。虽然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民工荒”这一现象曾一度消失,但随着经济回温,从2009年开始,“民工荒”现象卷土重来,且情势益发严重,甚至有向中部和西部蔓延的趋势。2012年春节后,劳动力输出大省用工缺口也在快速增大,部分企业也出现了用工紧缺现象。   “民工荒”现象影响着“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也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中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刘易斯模型在中国的不适应性,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几个假设条件,提出了中国城乡的要素流动不仅是劳动力流动,还有资本流动,农村资本向城市的流动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劳动力流动不能带来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产生扭曲并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中国户籍制度使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短期性,城市居住限制、福利保障排斥使得城市农民工不得不返回家乡;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和实际工资下降,农业部门收入上升和税收负担下降,土地流转政策等吸引大量具有更多利益诉求的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回流到农业部门。中国“民工荒”现象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供需问题,而且涉及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各方面的深层次结构调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其他国家类似情况的最大不同点是:它是一个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过程,农民工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虽存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仍然出现了“民工荒”。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并购浪潮不断加剧,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跨国并购在中国利用FDI中所占份额微不足道。随着我国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投资手段的多元化,各种金融衍生品也逐渐走进投资者的视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xchangeTradedFund)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受到广泛欢迎的一种新兴金
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越来越多地受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影响,指数型交易商大量涌入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打破了传统期货市场只包含套期保值者与
2011年9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并不断升级,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放缓,同时使得中国出口贸易受到直接影响,中国玩具产业作为出口贸易大军中的一员也面临着内忧外患。本文汇总